在這個信息化時代,隨經濟的高速發展,互聯網已走入千家萬戶,信息化時代也讓人們的生活越來越便捷。互聯網遍布各個行業,在城市水務管理上也發揮著不小的作用。智慧水務借助網絡、云計算等,實現實時監控、供水趨勢預測、突發事件預警及應急處置等功能,有效地提升了城市供水智能化管理水平。
在世界上,曾經有兩個著名案例充分說明了智慧水務的前景和趨勢。
第一個例子是卡塔爾管網漏損管理。2007年,卡塔爾的供水管網漏損率為59.1%。為了應對國際重大賽事的需要,卡塔爾急需降低產銷差率,節約水資源,提高供水收益率。在運用智慧水務對漏損進行控制管理4年后,卡塔爾管網的漏失水量降至原來的一半,每年節約1400萬歐元。該國的水務公司也成為海灣地區運營效率最高的水務公司。
另一個例子是英國的Anglian管網漏損管理。通過剖析水網建設維護中的問題,智慧水務解決方案幫助英國最大水務公司減少5%漏損,而自運行以來,每年解決約27000個漏點,達到了英國最低的漏損率水平,大幅度提高了運營效率。
對于信息技術專家來說,其實監控管道并非是特別困難的事情,一個中心電腦服務器和若干個傳感器就可以了。研究人員利用信息技術,開發出一種智能化的城市供水監測系統,可有效減少水管滲漏或斷裂。這個智能系統的監控中心有一個中心服務器和若干臺電腦,全天候監控城市內來自所有自來水管線的信息。這些信息來自于水管網絡內的若干個傳感器、智能水表和智能閥門。
舉個例子來說,如果城市某段公共管道的水管破裂后開始漏水,如果裂口比較小,沒有浸濕地面或噴射出來,就不會被居民或者檢修工發現。如果不對這個小裂口加以維修,免不了就會長期滲漏,導致水資源的浪費。更加值得關注的是,小裂口不加以維修,可能逐漸變大,甚至造成水管全面斷裂,導致路面坍陷,居民區停水、地下管線隧道坍塌等大事故。如果有了智能供水系統,傳感器能及時監測到小裂口,把信息傳輸給指揮中心并發出警報信息,指揮中心可以把有小裂口的管線位置發送給維修中心,維修中心可以及時清除隱患。
如果家里水管破裂而不及時維修,不但自家裝修受損,還可能殃及樓下鄰居。對于居民家里的管線來說,一般不配備傳感器。此時,智能水表和智能閥門就派上用場了。智能水表和智能閥門可以記錄居民的用水習慣和用水量。如果智能水表監控到居民的用水忽然超量,或者在某個不太用水的時段出現了超量用水,智能水表就會傳輸信息到指揮中心,指揮中心再和居民電話聯系,如果用水量的確出現變化,則不用檢修;如果水表的監測信息的確和居民的用水量有出入,則把信息發送給維修中心,維修中心就會派人上門為居民服務。
智能供水系統還可以用于調控水壓。對于一般的城市供水系統來說,大多是采用一種水壓進行供水,這導致閑時水量過大和忙時水量較小的情況。水量過大會導致水資源浪費,水量過小不方便居民生活。智能供水系統可以利用傳感器來動態監控水流量,流量大時說明用水的人多,系統則自動調高水壓;如果流量小則用水也少,系統則自動降低水壓。根據流量調整水壓不僅可以延長公共管道的壽命,也可以延長居民家庭管道、水表和閥門的壽命。
從新技術的發展來看,應該說,智慧水務已經成為水務管理的方向。不過,盡管智慧水務的建設收益前景可觀,其發展還需要克服許多具體障礙。比如,有的中國水務公司對智慧水務的概念認識不清,有的企業在投資智慧水務的過程中總想一蹴而就,還有的企業仍在觀望。與此同時,一些公共數據資源如何有序開放和共享,監管部門之間的協調等,也需要進一步研究。但是無論如何,智慧水務的發展已經時不我待。 來源:給水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