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廣東順德大門污水處理廠、高明白石坳垃圾填埋場以及廣明高速公路(西樵至更樓段)等600多億元城市公用事業項目的建成運營,廣東省佛山市的城市功能不斷完善,城市綜合競爭力逐步提高。
2002年底,佛山進行了行政區劃調整,形成了一市轄五區(禪城、南海、順德、高明、三水)的格局。佛山市逐步把城市可經營項目全面推向市場,并因地制宜地選擇投資經營方式,從而拓寬城市建設融資渠道。佛山對碼頭、污水和垃圾處理場、自來水廠等有經營收入的新建基礎設施項目,采用BOT方式,引導社會投資者投資、建設、運營,在一定時限內收取費用獲取回報;對于水利、城市道路、生態綠地等投資回報不明顯的項目,則采取BT(建設—移交)方式向社會投資者招投標,由政府逐年分期還本付息外加投資收益率,減緩財政資金集中支付壓力;對戶外廣告牌經營權、公交線路經營權以及公路橋梁、雕塑冠名權等城市可經營無形資產,則開發形成有形化項目,通過轉讓、拍賣、租賃、置換、抵押等方式使其進入運營狀態;對市政設施維護、綠化養護、道路清掃、公廁保潔等作業市場全面放開,政府按照以量定產、以質論價的原則通過公開招標選定作業企業;對體育場館、文化設施等大型公共設施的運營,通過招投標方式,確定運營主體,降低管理成本。
6月中旬起,佛山市再次推出217項城市可經營項目,投資經營總額約627億元的城市可經營項目。這些推介項目主要是以城市基礎設施、公用事業項目為主,涵蓋交通運輸、環保生態和節能減排、“三舊”改造、市政市容、服務設施、文化教育衛生旅游等六大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