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留縣通過推行“供水總站+飲水協會”的管理模式,積極探索解決農村安全飲水“最后一公里”,既明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分級管理主體和責任,又提高了供水效率和效益,為我區農村安全飲水管理探出一條新路。
自治區農村防病改水工程已解決了全疆96%以上農村總人口的安全飲水問題。而由于供水管理主體和責任不夠明確,導致部分供水設備老化,影響供水設施的正常運行。如何將這項“德政”工程建到百姓心坎里,鞏留縣進行了積極探索。
飲水工程管理主體不明,管理責任不清,管網出現小滴漏村里無人問津,造成大故障“公家”才維修。由于農村供水管網點多面廣線長,供水人員嚴重不足,農民反映的問題不能在第一時間得到解決,水管單位四處“消防滅火”,不能保障農戶全部喝上水,農戶常因吃水問題上訪。
針對農村飲水工程管理中存在的實際問題,2012年起,鞏留縣痛下決心,從小型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入手,推行“供水總站+飲水協會”的管理模式,提高供水效率和效益,真正讓農戶飲用到干凈、安全、放心自來水,徹底解決農村安全飲水的“最后一公里”問題。
改革前,供水管網由縣供水總站直接管理到戶,管網運行、管理、維護、收費全部由供水總站承擔。實行供水工程分級負責、分級管養改革后,各鄉(鎮、場)成立飲水協會,協會按行政村組建用水小組。供水總站對供水負總責,主要承擔水廠制水、供水主管線管護,供水到村頭,收費到村頭;飲水協會負責各用水小組間配水管網的統一運行、維護,協調各用水小組的供水,確保轄區內供水管網正常運行;用水小組具體負責村內管網的運行、維修、水表入戶、水費收取。
飲水協會由農民自發組建,制定相關運行管理制度。通過“一事一議”的形式推薦配水員,統一管理村級供水工作;根據實際需要民主商定終端水價,確定水費計收方式,實行“一村一價”。民主定價解決了供水運行、管網維護的基本經費支出,確保了工程良性運行。協會將管網維護責任分解到各用水小組,由用水小組統一管理,形成嚴密的管理網絡。協會管網維修等大項支出由會員代表商定后實施。
供水總站全程參與協會組建,協助制定相關管理辦法和工作流程,負責對協會推薦的配水員進行統一培訓,并委派技術人員全程提供服務。管網維修方案須經縣供水總站技術審查并負責現場技術指導。
目前,該縣13個鄉鎮,已有7個鄉(鎮、場)成立了農村飲水協會,整鄉推進“兩級管理”新模式。縣財政拿出專項資金對試點協會“水表入戶”給予補助,補助標準為每戶80元,土方工程由農民投工投勞完成,變暗補為明補。2014年縣財政籌集161.14萬元,對協會43.87公里管網進行了完善。年底,縣政府又對7個鄉(鎮、場)協會給予獎勵,平均每個協會獎勵3萬元,最高的獎勵4.5萬元,極大地支持了供水改革工作。
這項改革讓該縣所有農戶都用上了公平水,農民參與積極性高了,節約用水意識空前提高。 來源: 中國管道商務網
自治區農村防病改水工程已解決了全疆96%以上農村總人口的安全飲水問題。而由于供水管理主體和責任不夠明確,導致部分供水設備老化,影響供水設施的正常運行。如何將這項“德政”工程建到百姓心坎里,鞏留縣進行了積極探索。
飲水工程管理主體不明,管理責任不清,管網出現小滴漏村里無人問津,造成大故障“公家”才維修。由于農村供水管網點多面廣線長,供水人員嚴重不足,農民反映的問題不能在第一時間得到解決,水管單位四處“消防滅火”,不能保障農戶全部喝上水,農戶常因吃水問題上訪。
針對農村飲水工程管理中存在的實際問題,2012年起,鞏留縣痛下決心,從小型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入手,推行“供水總站+飲水協會”的管理模式,提高供水效率和效益,真正讓農戶飲用到干凈、安全、放心自來水,徹底解決農村安全飲水的“最后一公里”問題。
改革前,供水管網由縣供水總站直接管理到戶,管網運行、管理、維護、收費全部由供水總站承擔。實行供水工程分級負責、分級管養改革后,各鄉(鎮、場)成立飲水協會,協會按行政村組建用水小組。供水總站對供水負總責,主要承擔水廠制水、供水主管線管護,供水到村頭,收費到村頭;飲水協會負責各用水小組間配水管網的統一運行、維護,協調各用水小組的供水,確保轄區內供水管網正常運行;用水小組具體負責村內管網的運行、維修、水表入戶、水費收取。
飲水協會由農民自發組建,制定相關運行管理制度。通過“一事一議”的形式推薦配水員,統一管理村級供水工作;根據實際需要民主商定終端水價,確定水費計收方式,實行“一村一價”。民主定價解決了供水運行、管網維護的基本經費支出,確保了工程良性運行。協會將管網維護責任分解到各用水小組,由用水小組統一管理,形成嚴密的管理網絡。協會管網維修等大項支出由會員代表商定后實施。
供水總站全程參與協會組建,協助制定相關管理辦法和工作流程,負責對協會推薦的配水員進行統一培訓,并委派技術人員全程提供服務。管網維修方案須經縣供水總站技術審查并負責現場技術指導。
目前,該縣13個鄉鎮,已有7個鄉(鎮、場)成立了農村飲水協會,整鄉推進“兩級管理”新模式。縣財政拿出專項資金對試點協會“水表入戶”給予補助,補助標準為每戶80元,土方工程由農民投工投勞完成,變暗補為明補。2014年縣財政籌集161.14萬元,對協會43.87公里管網進行了完善。年底,縣政府又對7個鄉(鎮、場)協會給予獎勵,平均每個協會獎勵3萬元,最高的獎勵4.5萬元,極大地支持了供水改革工作。
這項改革讓該縣所有農戶都用上了公平水,農民參與積極性高了,節約用水意識空前提高。 來源: 中國管道商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