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之后,“2015施耐德電氣水行業創新峰會”在施耐德電氣西安工廠的會議大廳舉行,多家供水、水處理、市政公司以及行業人士齊聚在此,共同探討中國水務行業的發展現狀和方向。
擁有上百年歷史的施耐德電氣被稱為“全球能效管理專家”,其“善用其效,盡享其能”的節能理念和先進的節能技術近年來受到了中國市場的熱捧。這一次,施耐德電氣將其能效管理運用到水務領域,提出了可為水行業提供全生命周期解決方案,以‘能·效+ ’為導向,助力水務行業實現安全、高效的可持續發展。
通過水資源節約并提升其利用率,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早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隨著2015年4月國務院 “水十條”的正式頒布,以改善水環境質量為核心,按照“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原則,提升能效成為中國水行業發展的首要目標。
基于此,《中國經營報》記者對話施耐德電氣中國區高級副總裁趙康,探討“智慧水務”在中國的發展前景和機遇。
西部水務市場前景廣闊
《中國經營報》:2015年4月中國頒布《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亦稱“水十條”),中國也將加大對水污染的防治力度。站在施耐德電氣的全球視野,如何看待水務行業在中國的發展前景?
趙康:目前全國有4500多家自來水廠,綜合供水能力4億噸左右,供水管網長度約63萬公里;全國有3000多家污水水廠,污水供水能力近1.6億噸,污水管網長度約32.8萬公里。但城市管網漏損嚴重。據官方統計,國內600多個城市供水管網的平均漏損率超過15%,最高達70%以上。同時,我國供水設施和供水管網超期服役和老化失修現象嚴重。
如何讓高質量的管網真正進入城市供水系統,達到節水的目的,就成為城市供水管網改造的關鍵。
國家出臺的“水十條”,以改善水環境質量為重心,標志著以環境質量和環境效果為核心的環保時代已經到來。而在此前的2014年8月,住建部、發改委聯合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節水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加大力度控制供水管網漏損。
我們也發現一個現象,從去年下半年以來,很多水務公司開始關注漏損率,并尋找措施積極提高設施的運行效率,這也是積極的變化。
實際上,除了漏損外,水行業還面臨很多挑戰,如何防止城市內澇,如何優化管網調度等等,這些都是行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中國經營報》:中國西部地區的水污染以及水資源短缺浪費問題比較嚴重。那么,施耐德電氣本次來西安,會否給中國西部的水務行業帶來破題之作?
趙康:西部地區獨特的氣候和脆弱的自然環境,使得其水資源的處理利用一直面臨諸多挑戰。另一方面,西部地區也承載著國家產業轉移的重要使命,水務行業的高效清潔也越來越緊迫。
施耐德電氣智慧水務為水行業用戶提供先進、可靠、全面的全生命周期整體解決方案,覆蓋整個水務循環產業鏈,并提供貫穿項目全生命周期的專業服務,全面滿足用戶需求,這正是西部地區水務行業需要的生態模式。
另外,智慧水務幫助水行業將節能和節水相結合,同時做到節省能效和節約水資源,大大提高能源利用率,節約成本。同時,智慧水務整體解決方案對水行業不同客戶進行能效優化,提升客戶效益。
西部地區獨特的氣候和自然環境,使得其水資源的處理利用一直面臨諸多挑戰。施耐德電氣將憑借業內領先的智慧水務解決方案,助力西部地區以至全國的水企開啟新的管理模式,并通過水資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體系,推動古都西安能重現“八水繞長安,九湖映古城”的盛景。
智慧水務助力節水節能《中國經營報》:施耐德電氣提出的智慧水務,這也契合了中國正在進行的“互聯網+”發展方向。請介紹公司的“智慧水務”主要是做些什么?能夠解決什么樣的問題?
趙康:我們認為,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背景下,提升產業“效率”是重中之重,包括了運營效率、能源效率、安全效率。
我們提出的“智慧水務”就是利用IT系統和大數據服務手段幫助水務企業實現最佳的管理狀態,高效地利用水務設施資產,提升企業運營效率。通過更好的監測、采集、分析和輔助日常及應急決策,使水務資產能夠更加高效、長期和可靠地運行。
另外,智慧水務解決方案,可對水行業全工藝流程進行產品與系統的全面覆蓋,真正為每一滴水保駕護航。智慧水務整體解決方案,能幫助客戶提升25%的運作效率,降低管網漏損率5%~30%,減少30%的能源消耗以及節省20%的總體成本。還可以優化水務集團集中管控能力,保障用水安全,同時減少水質污染,提升防汛調度能力。
《中國經營報》:能否介紹幾個施耐德電氣“智慧水務”在全球的成功案例,并用前后的對比數據說明,“智慧水務”的優勢在哪里?
趙康:中東沙漠地區缺水,施耐德電氣給卡塔爾的穆罕默德水務公司制定的解決方案,最終使得該公司的漏損率從50%降到20%,并且每年節省了超過3億元人民幣的水費。從2008年到2011年,4年間減少6170萬噸漏損,約相當于31個昆明湖(200萬立方米)。
另外的一個例子是在英國。英國境內最大的水務公司Anglian(自來水和污水業務)服務于430萬居民,3.75萬km管網,要求實現產銷差的信息化管理,建立主動漏損控制管理機制。施耐德電氣WMS平臺幫助客戶減少5%漏損,減少漏水檢測成本15%,自運行以來每年解決約27000個漏點,達到Ofwat水務署考核要求,并成為英國最低的漏損率水平,大幅度提高了其運營效率,保持漏損控制業內領先地位。
水務發展需要多方合作
《中國經營報》:近兩年中國在水務行業推出了很多的PPP(政府資本和社會資金合作)項目。有機構預測,中國政府在水務治理產業的投資將達到2萬億元,而全社會投資總額有望達到4萬億元以上。作為外資,施耐德電氣是否有計劃參與其中,你覺得這其中面臨的挑戰是什么?
趙康:PPP模式和第三方治理模式的推廣使得水務企業和國家政府將會有更多的機會交流合作,中國水行業將迎來前所未有的市場機遇,對于推動水行業的發展,推動工業污染治理都有積極作用。
施耐德電氣此前也和一些大型耗能企業進行過類似合作,通過管理合同的方式,我們幫助企業搭建能效管理平臺。但是我們也發現一個問題,對一個企業或項目而言,最重要的是管理而不是技術。只有規范的管理,才能實現企業之間的共贏。我們有自己的產品、解決方案和技術,所以我們也希望合作方能夠有專業的管理能力。
一直以來,施耐德電氣全力支持PPP項目的落地與實施,我們希望和更多的合作伙伴來進行這項工作,未來公司也會和更多的水務公司合作,在中國多個城市部署符合中國國情的水務解決方案。
《中國經營報》:沒有人否認,中國的水務行業是一個很大的市場。我們也注意到法國蘇伊士集團、威立雅度加大了對中國市場的開發力度,而中國企業碧水源、萬邦達等水務企業近年來也發展勢頭良好。施耐德電氣如何看待和這些企業的關系?在中國水務行業,施耐德電氣的定位和發展目標是什么?
趙康:近期我們和很多水務企業進行了合作交流,其實這些企業是專注于供水、工藝、管網鋪設等,我們專注的是自己的電氣產品和軟件平臺。所以如何將我們的產品根據不同的工藝組建起來,這就需要企業之間的合作,大家各自發揮自己擅長的領域。
施耐德電氣智慧水務綜合解決方案助力于中國水務企業開源節流、智慧用水,使每一滴水盡顯其效。打造智慧水務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涵蓋各種關系和價值鏈,需要依靠不同領域的合作伙伴,其中涉及投資者、工業供應商、公民、公用事業等,而這些關系間必須是各自擁有在專業領域的特長并進行統籌結合,才能實現“智慧水務,節能先鋒”的愿景。施耐德電氣提倡的是讓多個利益相關者間共同協作、良性互動,在互動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下一步在中國中西部地區或者地級市及以下地區,隨著科學的水務管理的意識逐漸提高,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智慧水務也會在政府與企業的共同努力下得到極大應用。 來源:中國經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