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從省水投公司獲悉,引洮供水工程是以城鄉生活、工業、生態供水為主,兼有灌溉、發電、防洪等綜合功能的大型跨流域調水工程。工程分九甸峽水利樞紐和引洮供水工程兩部分。受益區總面積1.97萬平方公里,涉及蘭州、定西、白銀、平涼、天水5個市轄屬的榆中、渭源、臨洮、安定、隴西、通渭、會寧、靜寧、武山、甘谷、秦安等11個國家扶貧重點縣(區),154個鄉鎮,總人口422.41萬人。工程分兩期建設,是甘肅歷史上最大的跨流域調水工程。
一期工程已有154.65萬人受益
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屬大(Ⅱ)型水利工程,總干渠長110.47公里,其中隧洞18條、長96.33公里,占87.2%。總投資50.16億元,于2006年11月開工建設,2014年12月建成通水,年引水量2.37億立方米。受益區為安定、隴西、渭源、臨洮、榆中、會寧、通渭等7縣區、154.65萬人,發展農業灌溉面積19萬畝。
二期工程惠及268萬人
引洮供水二期工程以城鄉生活、工業供水為主,兼顧農業灌溉,自一期工程總干渠末端馬河取水,沿渭河和祖厲河的分水嶺,行至會寧黨家峴以北的馬家河溝,再沿葫蘆河與祖厲河分水嶺直達會寧縣大山川。供水范圍包括定西市安定區、隴西縣、通渭縣,白銀市會寧縣,天水市武山縣、甘谷縣、秦安縣,平涼市靜寧縣等4市8縣區的97個鄉鎮1692個行政村268萬人,以及通渭、會寧、秦安、靜寧4個縣城。年引水量3.13億立方米,其中非農業配置水量2.2億立方米,農業灌溉配置水量0.93億立方米。新發展灌溉面積29.2萬畝。
引洮供水二期工程屬大(Ⅱ)型水利工程,主要建設內容包括1條總干渠,長95.091公里;6條干渠及2條分干渠,總長299.968公里;18條供水管(渠)線,總長174.177公里。工程總投資74億多元,是當前我省投資規模最大的水利工程。施工總工期70個月。
171座隧洞總長368.98公里
從建筑物形式看,引洮供水二期工程隧洞較多,共171座,長約368.98公里,其中總干渠隧洞約90.58公里、干渠及分干渠隧洞約226.7公里、供水管線隧洞約51.7公里,分別約占總干渠、干渠及分干渠、供水管線總長的95%、76%和30%。單洞長度超過3公里的隧洞34座,超過10公里的特長隧洞3座,分別是控制總工期的總干渠16號隧洞20.45公里,22號隧洞10.438公里,34號隧洞15.505公里。
從地質條件看,穩定性較差的Ⅳ、Ⅴ類圍巖占到了引洮供水二期工程隧洞總長的77.1%,且極易引起塌方、冒頂和涌泥等地質災害的飽和黃土洞段在整個渠線均有分布,必須跟進超前小導管保護、鋼拱架支護和及時噴混凝土等工程措施,對工程進度和投資控制帶來一定影響。
引洮工程建設大事記
初次上馬
1958年2月,中共甘肅省第二次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決定了引洮河水上董志塬的計劃。同年引洮工程開工典禮在岷縣古城舉行。1961年6月,因當時技術水平和經濟條件的限制,引洮工程全線停工。1962年3月8日省委作出引洮工程徹底下馬的決定,第一次引洮以失敗告終。
重新醞釀
1992年至2001年,我省把引洮工程列為中部地區扶貧開發的重點項目,成立引洮工程籌備處,并先后展開多項專題研究。2001年,引洮工程被省上列為西部大開發重點項目。同年,水利部將引洮工程列為西部大開發甘肅省水利建設的標志性項目。國家發改委將其定位為優先解決中部干旱地區11個國扶貧困重點縣城及工業用水、農村人畜飲水及防洪等綜合大型跨流域調水工程。
再次規劃
2002年9月18日,國務院總理辦公會議討論通過九甸峽水利樞紐及引洮供水一期工程項目建議書。其間,國務院及有關部委對該項目評估調研。2006年4月20日,國家發改委審查通過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同年7月5日,國務院審議通過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
二度上馬
2006年8月5日,國家發改委正式發文通知引洮供水一期工程正式立項。至此,洮河九甸峽水利樞紐及引洮供水一期工程進入建設階段。
一期通水
2014年12月28日,引洮一期工程正式建成通水,惠及定西、白銀、蘭州等市7個縣區154.64萬城鄉群眾。
二期開建
2015年7月7日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復引洮供水二期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8月3日至5日,水利部水規總院對項目初步設計報告進行了審查。目前,綜合試驗段主體工程初步設計報告已經省發改委批復。8月6日正式開工建設。 來源:和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