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衛生間還是廚房,擺滿了儲水的容器。劉柏煊攝
“從周三晚上到現在,已經停了兩天了。這大夏天的老是停水,太不方便!”上周五,本報接到市民李先生來電,反映自己居住的管莊西里64號樓一直依賴附近的自備井供水,每年一到夏季用水高峰,停水便成為“家常便飯”,這一情況已經持續了近5年之久。
為儲水鍋碗瓢盆擺一地
高峰或斷水或涓涓細流
8月1日下午,記者來到現場了解情況。管莊西里64號樓位于管莊丁字路口向西約500米的朝陽路北,這一棟樓構成一個相對獨立的院落,有6個單元、約100戶居民。
在64號樓2單元5層住戶王女士的家中,記者看到,為了儲水,家里的鍋碗瓢盆都用上了。在廚房里,滿滿當當的兩鍋水是儲備著用來煮飯的;在衛生間中,四個臉盆擺開陣勢,正等待著依次被灌滿。臉盆里的這些水是準備先用來洗衣服然后再收集起來沖廁所的。
記者采訪時并非用水高峰,打開居民家的水龍頭,雖有水,但水流不大。王女士說,每年一到夏天,整個居民樓就頻繁遭遇停水,平均一個星期停個三四次,幾乎每次都超過6個小時,并且均無事前通知,“三層以下還有點水,打開龍頭只有筷子一樣細的水流。三層和三層以上,一滴水都沒有。”
記者從該樓老住戶邱女士處了解到,64號樓和附近的65號樓均由中建一局五公司開發,建于1998年前后,分別用作員工宿舍和商業用途。由于管莊西里地處市郊,當時市政供水管網覆蓋能力有限,因此該地區一直以來主要是自備井供水。開發商最早在65號樓的北面開鑿了一口自備井。“但水質不好還有異味,大家不敢用更不敢喝啊!”在居民們的要求下,大約5年前,中建一局五公司與附近的管莊村協調,64號樓改由管莊村的自備井供水,65號樓則依舊沿用原先的自備井。
自從把用水源改為管莊村的自備井后,水質雖好了,但水量不足的情況也出現了。
老小區物業管理乏力
居民急盼置換自備井
記者在現場看到,小區入口的半空中縱橫交錯著數十根電纜,小區內的直飲水機上布滿灰塵已經廢棄。沿著小區入口東側道路來到樓門口,便能看到一堆裝在編織袋中的建筑垃圾,占據了小區北圍墻的墻根。“除了有一個老頭在這兒做日常保潔,還有一個管道工修修水管,物業就沒人在這兒了。”李先生說。
居民們告訴記者,64號樓的物業管理服務一直由朋佳物業公司負責,該公司的前身是中建一局五公司的物業管理分公司,現在則是一個獨立的民營物業公司。該物業公司管理的絕大部分小區都位于定福莊一帶,64號樓是在管莊西里地區唯一的“散戶”,所以該物業公司也未在小區內設立辦公室或是安排專職負責人。作為一個老舊的居民小區,64號樓的物業費長期維持在每平方米每月0.5元。
在最近5年的時間里,居民們多次向物業公司和中建一局五公司的房管科反映過小區供水不足的情況,希望能夠從根本上解決該問題。居民們也商量過,能否請求上級有關部門優先考慮該小區的自備井置換工作,改由市政管網供水,以保證水量與水質。但至今沒有任何進展。
記者采訪當日還走訪了周圍的若干居民區。小區西側和北側僅一墻之隔的68號樓和46號樓也都是利用自備井供水,但水量充足。
水源已有管網明年覆蓋
近期可建水箱錯峰用水
管莊西里64號樓居民的用水難題該怎么解決?隨后記者致電朝陽區水務局了解情況。供水科的工作人員回復說,他們已經多次接到管莊西里64號樓居民反映用水難的問題,該片區的自備井置換事宜已經納入2016年的工作規劃。
這位工作人員解釋說,自備井置換工作涉及“水源”和“供水管道”兩個必要條件。隨著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如期通水,“水源”問題已經得到保障,所以從去年年底開始,北京市的自備井置換工程正式啟動,并優先考慮朝陽區的置換工作。但是由于該地區沒有大型的市政管線,一直普遍使用自備井供水。市自來水集團鋪設管線需要一定時間,所以預計最快到明年才能完成管網覆蓋,從而接通市政水。
遠水不解近渴。目前管莊西里64號樓時常斷水的問題怎么辦?該工作人員表示,在短期內,小區供水不足的問題可以通過協調附近水源替代現有自備井水源,或者修建水箱實行錯峰用水等措施進行解決。若物業公司和產權單位遲遲沒有動作,水務局可采取行政手段進行干預。 來源:鳳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