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智慧水務?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城市信息化應用水平不斷提升,智慧城市建設應運而生。建設智慧城市在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引領信息技術應用、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智慧城市的建設在國內外許多地區已經展開,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國內的如智慧上海、智慧雙流;國外如新加坡的“智慧國計劃”、韓國的“U-City計劃”等。
智慧水務是智慧城市的一部分,是水務部門一直在提的一個概念。智慧水務通過數采儀、無線網絡、水質水壓表等在線監測設備實時感知城市供排水系統的運行狀態,并采用可視化的方式有機整合水務管理部門與供排水設施,形成“城市水務物聯網”,并可將海量水務信息進行及時分析與處理,并做出相應的處理結果輔助決策建議,以更加精細和動態的方式管理水務系統的整個生產、管理和服務流程,從而達到“智慧”的狀態。
智慧水務借助新一代無線網絡、物聯網、云計算等信息技術,從水源水庫的蓄水量、水位、水質情況、管路流量、各地供水量等實時數據監控開始,到各個區域供水站的實時數據,再到終端用戶的用水量等相關數據自動采集,建立起覆蓋全市的供水調度監測體系,結合管網GIS系統、管網水力模型、供水調度管理等系統,形成智能供水調度管理信息平臺,實現調度運行的實時監控、供水變化趨勢預測及應對、突發事件預警及應急處置等輔助決策功能,提升城市供水安全保障的智能化管理水平。
智慧水務建設應努力做到以人為本、協同運作、創新驅動、可持續發展,實現決策科學化、管理協同化、服務主動化和控制自動化;努力搭建包括智慧水務監測對象、智慧水務控制對象、傳輸網絡、水務數據中心、智慧水務應用、服務對象、安全保障以及推進機制等在內的總體架構。
智慧水務能帶來哪些好處?
對于水務企業而言,漏損造成的損失是一個極其頭疼的問題。我國的漏水管理現狀并不樂觀。我國城市供水統計年鑒數據表明,全國范圍的666個城市2011年供水管道長為57.38萬千米,2011年全年供水總量為513.42億噸,年末的供水綜合生產能力為2.67億噸/天。
據估計,若以平均漏損率20%計算,中國水務企業一年的漏損水量為102億噸。若以每噸水的供水成本1.5元計算,每年因漏損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為154億元。若以售水的每噸水價2元計算,則漏損水量的經濟損失高達200億元以上。如此巨大的損失恐怕要讓水務企業好好反思一番。
中國水務企業漏水管理存在的問題比較多,我們不妨對此進行一番梳理。比如,水務企業的基礎設施老化,管網等設施沒有及時維護;管網基礎數據不完善、不準確;管網監測不全面,漏水監測設施不完善;缺乏分區管理;信息系統很多、分散,數據不統一;管網、調度、客服的系統各自獨立;缺乏統一的漏水管理平臺,缺乏有效的漏水管理機制;被動式漏水管理,效率低,效果不明顯;檢漏通常只能維持漏損水平,而不能有效降低漏損等。
解決漏損需要全面的產銷差管理和漏算控制解決系統。在新技術變革帶來的影響下,智慧水務的發展對控制漏損不僅十分必要,而且非常有用。在世界上,曾經有兩個著名案例充分說明了智慧水務的前景和趨勢。
第一個例子是卡塔爾管網漏損管理。2007年,卡塔爾的供水管網產銷差率為59.1%,其中物理漏損占33.5%。為了應對國際重大賽事的需要,卡塔爾急需降低產銷差率,節約水資源,提高供水收益率。在運用智慧水務對漏損進行控制管理4年后,卡塔爾管網的產銷差水量降至原來的一半,每年節約1400萬歐元。每年減少1540噸漏損,產銷差率則從59.1%降到20.9%,尤其是物理漏損從33.5%降到8.2%。該國的水務公司也成為海灣地區運營效率最高的水務公司。
另一個例子是英國的Anglian管網漏損管理。通過剖析水網建設維護中的問題,施耐德電氣利用智慧水務解決方案幫助英國最大水務公司減少5%漏損,而自運行以來,每年解決約27000個漏點,達到了英國最低的漏損率水平,大幅度提高了運營效率。
目前,中國的城市水務企業面臨著諸多機遇和挑戰。比如,國家政策越來越重視水問題;供水企業越來越多面臨市場競爭;資源日益緊缺;水資源用戶的維權意識逐漸成熟、供水企業的服務急需轉變等。然而,中國的城市水務企業最需要重視的一點是,智慧水務的大數據集成分析和挖掘應用。
2015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互聯網”信息化發展的新計劃,政府和民用的各個行業正在形成創新2.0下的互聯網與本行業融合發展的新形態、新業態。水利行業作為影響國計民生的傳統基礎領域,通過整合和吸收政府、社會各界優質資源積極參與,將“水務管理與服務”與“互聯網”相結合,將促進“水資源”的高效管理利用、“水災害”的有效防控。
在大數據時代,數據已經成為企業的重要資產,甚至是核心資產,數據資產及數據專業處理能力將成為水務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按照楊虎進的看法,未來水務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通過水務物聯網獲取水網數據,以云計算和大數據分析提供長期決策支持和增值服務,應用移動終端的便捷性,加快數據和業務的流轉,從而提高公司的科技儲備和資本市場戰略收購能力。
從新技術的發展來看,應該說,智慧水務已經成為水務管理的方向。不過,盡管智慧水務的建設收益前景可觀,其發展還需要克服許多具體障礙。比如,有的中國水務公司對智慧水務的概念認識不清,有的企業在投資智慧水務的過程中總想一蹴而就,還有的企業仍在觀望。與此同時,一些公共數據資源如何有序開放和共享,監管部門之間的協調等,也需要進一步研究。但是無論如何,智慧水務的發展已經時不我待。來源:慧聰水工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