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陜西傳媒網訊 (見習記者 強建寧)據史書記載,隋大業三年(公元607年),隋煬帝北巡突厥牧場,途經甘泉游歷,偶飲此水,厥味甘美,頓覺心曠神怡,遂賜名“美水泉”,后為隋唐兩代皇宮專用。美水泉現為一排12孔的窯洞式蓄水池,泉旁有明代“修復甘泉碑記”、民國“重修甘泉縣甘泉碑記”和2007年縣政府所立“美水泉碑記”石碑三通,以及十分罕見的刺榆樹兩株,榆刺似針。美水泉泉水經科學檢測,其為優質高鈣礦泉水,富含對人體有益的多種微量元素,與華清池溫泉等并列稱為陜西四大古泉之一。
甘泉縣的名字由此而來,但是前幾年的甘泉縣人民卻因為城市供水問題成了煩惱。城市供水是城市建設的重要基礎設施,甘泉縣現有人口8.8萬人,其中城鎮人口3.9萬人。近年來,由于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基礎設施的不斷更新,水成為制約縣城經濟發展的瓶頸,許多地段地居民根本不能完全接到自來水。
為了解決縣城供水問題,甘泉縣水務局從2012年開始實施了雨岔水庫供水工程和縣城供水管網改擴建工程,通過這兩個項目的實施,不僅能解決水源不足的問題,而且解決縣城管網老化造成的供水量不足問題。
雨岔供水工程于2012年4月開工,2014年6月完工,從雨岔水庫取水口起,至縣城關家溝凈化水廠,管線總長44.7km,為DN400的球墨鑄鐵管,總投資為8000萬元。
縣城供水管網改擴建工程分為兩期,一期工程從凈化水廠至縣醫院,總長度3794m,管徑為630—400mm,該工程與2012年3月開工,2013年4月完工,投資870萬元;二期工程,鋪設中心街、美水路等主城區管道,以及龍首路、瓦窯溝、宴賓路等城內周邊地區和支巷,總長11.06km,管徑為400—280mm,工程于2012年8月底開工,2013年4月中旬全部完工,總投資830萬元。支巷道改造從2014年3月由城鄉供水總廠組織人員對城區支巷道改造,截止目前已改造7處4000米,管徑為160—110mm,全縣基本覆蓋。
縣城供水作為區域經濟的基礎和平臺,直接關系到縣城經濟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提高,為了加強供水管理,保障縣城供水正常,使供水事業健康、穩步發展。
在甘泉縣水務局局長李新源和水務局干部的辛勤努力下,從6月起,甘泉新管網開始運行,這樣就大大滿足縣城供水保證率,使甘泉不再為“甘泉”而煩惱。 來源:陜西傳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