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泉村,臨朐山旺鎮一個百十來戶小山村,單聽清泉這名,村民理應吃水不愁,可有其名無其實,村民沒少為吃水受難為,55歲的村民吳桂梅說起來直搖頭,“自打嫁過來,沒少為吃水操心,挑水吃了十幾年,后來吃井水,好歹撂了扁擔,可逢大旱,水還是緊巴!”而如今,水管鋪到了家門口,水龍頭一擰,水汩汩淌,引來“清泉”讓老百姓的生活更甜了。
全方位監管體系,為農村飲水安全“固本清源”。臨朐專門成立縣農村公共供水管理辦公室,從體制上厘清監管責任。水質檢測多管齊下,“千噸萬人”以上水廠設立水質化驗室,對供水水質日檢測;縣水利部門水質檢測中心對各供水工程的水質每月檢測一次;衛生部門對各供水工程的水質枯、豐水季節各抽檢一次。水利、衛生部門的水質檢測費用全部由縣財政承擔。開通116農村供水服務熱線,運行飲水安全信息化管理系統,實時監測監控大小水廠重要部位的管網壓力和流量及水質參數等。建立健全農村飲用水源保護和供水工程維修資金制度制度,對5萬人規模以上供水工程劃定水源保護范圍,設立了保護區標志。
便民公共服務體系,讓農村飲水安全“細水長流”。臨朐設立4處區域水利技術服務中心,組建農村公共供水管理中心,與5萬人以上規模農村供水工程聯網,提高自動監測、遠程控制、應急指揮能力,實現監管、運營“零距離”。縣、鎮、村三級分別成立維修隊伍,縣供水公司組建專業化安裝維修服務隊,保障規模化集中供水工程的維修、搶修需要;鎮街成立了水利服務隊,負責小型聯村供水工程的維修、搶修工作;各行政村的水利員負責單村工程、村級管網和戶內自來水設施的維修工作,確保工程有人管、有人修,初步建起一個供水規模大、行政監管嚴、運行機制活、管理服務好的農村飲水安全保障體系。來源:濰坊傳媒網
吃上水、喝好水,老百姓眼巴巴盼的,一直是臨朐傾心全力去辦的。近年來,臨朐不論基礎、不講條件,拿出“為自己父母干事的態度”來抓農村飲水安全,投入之大、標準之高、覆蓋之廣創歷史之最,尤其是2012年以來,按照“農村供水城市化,城鄉供水一體化”的戰略和“四個體系、一個中心”的布局,以縱深推進規模化集中供水工程為抓手,投入3.71億元,集全縣之力做好農村飲水安全這篇大文章,規模化集中供水覆蓋率88.4%,水質合格率100%,讓76.3萬群眾喝上了安全放心水。
規模化工程體系,讓規模化集中供水“水到渠成”。臨朐摸準水資源分布情況,合理布局供水分區,依托沂山、嵩山、淌水崖和冶源水庫,配套建設水廠及管網規模化供水。目前建成“千噸萬人”規模水廠6處,5000-10000人規模水廠14處;規模化集中供水難以覆蓋的132個自然村,建設15處小型聯村和79處單村供水工程,初步形成了“一縣四網、網間互通、互為備用水源”和“地表水為主、地下水為輔”的農村公共供水格局。其中,規模化集中供水工程,由專業化公司對農村規模化供水工程實行企業化經營、專業化管理;單村、小型聯村集中供水工程和規模化集中供水的村級管網工程,推行“農村供水協會”、“用水戶協會”模式進行管理。全方位監管體系,為農村飲水安全“固本清源”。臨朐專門成立縣農村公共供水管理辦公室,從體制上厘清監管責任。水質檢測多管齊下,“千噸萬人”以上水廠設立水質化驗室,對供水水質日檢測;縣水利部門水質檢測中心對各供水工程的水質每月檢測一次;衛生部門對各供水工程的水質枯、豐水季節各抽檢一次。水利、衛生部門的水質檢測費用全部由縣財政承擔。開通116農村供水服務熱線,運行飲水安全信息化管理系統,實時監測監控大小水廠重要部位的管網壓力和流量及水質參數等。建立健全農村飲用水源保護和供水工程維修資金制度制度,對5萬人規模以上供水工程劃定水源保護范圍,設立了保護區標志。
便民公共服務體系,讓農村飲水安全“細水長流”。臨朐設立4處區域水利技術服務中心,組建農村公共供水管理中心,與5萬人以上規模農村供水工程聯網,提高自動監測、遠程控制、應急指揮能力,實現監管、運營“零距離”。縣、鎮、村三級分別成立維修隊伍,縣供水公司組建專業化安裝維修服務隊,保障規模化集中供水工程的維修、搶修需要;鎮街成立了水利服務隊,負責小型聯村供水工程的維修、搶修工作;各行政村的水利員負責單村工程、村級管網和戶內自來水設施的維修工作,確保工程有人管、有人修,初步建起一個供水規模大、行政監管嚴、運行機制活、管理服務好的農村飲水安全保障體系。來源:濰坊傳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