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南國都市報以《一場干旱“烤”驗多個市縣生活用水供不應求現(xiàn)狀》為題,報道了臨高、澄邁、定安3個樣本市縣生活用水供不應求,每日分別缺水約7000噸、7000噸和3000噸的現(xiàn)狀。特別是在一些距離主城區(qū)較遠、或者地勢較高的地方,缺水已對居民生活造成了影響。一些酒店為了保證供水,開采地下水。
事實上,除了偶爾的干旱影響,規(guī)劃的滯后,硬件不足,管理及技術的低下,遠遠趕不上城市發(fā)展,是造成這些市縣缺水的主因。一些市縣受制于這些因素,普遍采取分時段供水。
一些市縣已經“補課”在擴建供水設施,緩解日益嚴重的供水難題。它們的遭遇,或許能為別的市縣提供一些參考。
硬件:規(guī)劃滯后供水能力趕不上城市發(fā)展
“預估太小了,估計城市發(fā)展不到位。”臨高縣自來水公司副經理王道群說。自來水供水缺口越來越大,王道群時常愁眉緊鎖。
臨高縣自來水廠2007年建設,2012年12月開始供水,分兩期建設,但每期的設計供水量僅為1.5萬噸/日。“主要是資金問題,資金解決不了,只能分期來做。”王道群認為,由于規(guī)劃設計量較小,剛建設不久,就開始出現(xiàn)供水不足的情況。
供水不足,還導致當地酒店等商業(yè)用水開采地下水的亂象。
“頭痛。”定安縣自來水公司黨總支部副書記王啟漢搖搖頭說,水廠投產于2003年,當時,全縣的用水需求是1萬噸/日,設計的規(guī)模則是2萬噸/日,當時計劃的服務期限是10年,但預期仍是趕不上發(fā)展速度。“當時規(guī)劃只考慮到縣城,現(xiàn)在生產規(guī)模已經供不應求。”
隨著城市的發(fā)展擴大和城鎮(zhèn)化的進程,一批批工廠和樓房拔地而起;另一方面,城鄉(xiāng)供水一體化的開展要求自來水通到更遠的農村。“2012年前后開始覺得供水緊張。”王啟漢說,當時也是因為一場干旱的“烤”驗,暴露出供水不足問題,“之前供水系統(tǒng)的建設相對于城市發(fā)展來說是滯后的。”
軟件:管理和技術落后影響供水能力
與硬件不足相對應的,部分市縣水廠的管理及技術能力低下,也影響了供水。
“目前一些地方無法實現(xiàn)24小時供水,主要是產量問題,也有管網設置的情況在里面。”臨高縣自來水公司辦公室一位人員介紹,由于抽水的管道有點堵,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取水量。“按照設計是3萬噸/日的,但目前只能實現(xiàn)1.6萬噸到1.8萬噸。”
為什么無法按照設計生產3萬噸?
技術水平成了制約因素。“比如一個小時1000立方米,但你制水不夠,必須要停下來,暫停制水,等水來了再制水。”該工作人員說。按預期,每臺90千瓦的水泵每小時可以取水800立方米,但現(xiàn)實情況卻是,兩臺90千瓦的水泵同時使用,取水量也只有700多立方米。
另一個可以證明其技術水平的例子是,臨高金沙灘一帶出現(xiàn)供水問題時,自來水公司發(fā)現(xiàn)每小時都有200噸的水不知道“跑”哪里去了,但過了一個星期才解決這個問題。一位業(yè)內人士指出,在海口等一些地區(qū),一旦發(fā)生自來水管道泄漏,自來水公司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在短時間內確定是哪里泄漏了。但臨高的水廠卻沒有辦法測量是哪里漏了。
臨高縣水務局副局長符喜坦言,目前臨高水廠的檢測技術還很落后,不知道在哪里出現(xiàn)漏水。老城區(qū)的供水滲漏已較為嚴重,保證率和達到率都無法達到。
多地“補課”擴建水廠欲引進社會資本解決資金難
供水事關民生,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多地不得不著手“補課”。
分時段供水是目前所能采用的最簡單有效的辦法。“在用水高峰期的時候,盡量把水送出去,低峰期的時候壓力降低,就蓄水,等高峰期再送。”王啟漢說。
臨高目前也在實行分時段供水。除了這個措施,臨高縣自來水公司還在6月9日更換了兩臺取水泵,更換之后,日最高產量從1.7萬噸增加至2.2萬噸。
水廠的擴建已勢在必行。在定安,2012年已開始著手籌建水廠擴建工程,2014年開始動工,建設工期是兩年,擴建規(guī)模為4萬噸/日,加上之前水廠的2萬噸/日,“滿足未來幾年問題不大。”王啟漢說,目前,擴建工程的土建已基本完成,工人正在安裝設備。
臨高的情況更為迫切,但資金難題成了“攔路虎”。臨高縣水務局副局長符喜說,目前已向市政府申請要求改造水廠,做第三期工程的策劃。但目前仍面臨資金難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三期工程正在考慮引入社會資本。符喜表示,三期工程如能順利開展,將增加10噸的日產量,解決當地用水問題。
作為民營的自來水廠,金江自來水廠目前也在新擴建一個3萬噸/日產量的水廠。“建成后用水就會有所緩解。”該水廠相關負責人王慶說。
改變管理模式
做專門的供水規(guī)劃
“必須對城市發(fā)展有一個準確的預估,預計城市多少年達到多少人,基礎設施應該根據這種科學的規(guī)劃來做,不能建了道路,建了房子,再來考慮供水。”王啟漢建議。
臨高縣水務局副局長符喜也認為,供水做規(guī)劃必須充分考慮城市整體規(guī)模來做,做得太小容易被淘汰,做得太大容易導致設備閑置,導致浪費,因此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做。“過去我們的規(guī)劃是滯后的。”符喜說,以前沒有專門做供水的規(guī)劃,到了現(xiàn)在才開始著手來做。
管理模式的落后也需要改變。在臨高縣,這個問題已顯得急迫。符喜認為,水廠的改制已勢在必行,“必須通過社會資本介入,來提升管理水平。”
“最好還是改制,按企業(yè)模式來管理。”符喜認為,如果改制能順利進行,管理和技術改造之后,改制成企業(yè),整個城市的供水保障能力將有所提高。此前,2011年的時候,臨高便想對水廠進行改制,但由于資金問題擱淺了。
金江自來水廠改制之后出現(xiàn)新面貌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該水廠相關負責人王慶說,2008年水廠改制前,一直處于虧損的狀態(tài),改制后,實現(xiàn)了微利保本。
王啟漢建議加強全省層面的統(tǒng)籌。以滾水壩為例,一些市縣已經做了滾水壩,這為當地自來水公司取水提供了優(yōu)勢。“像澄邁、海口都有滾水壩。”王啟漢說,但是,像定安這種目前沒有滾水壩的,就吃虧了。“如果上面都搞了,下面水不夠,下面也就必須搞了。”
“河道是大家的,怎么統(tǒng)一安排值得研究。”王啟漢認為,應該從省政府一級從整體上進行規(guī)劃統(tǒng)籌,避免各自為政搞競爭,這樣才能達到供水的多贏。
規(guī)范采砂行為
建備用水源
王啟漢對2012年定安縣自來水廠出現(xiàn)取水難問題記憶猶新。
取水點在江的中心,按道理是有水取的。“當時有人非法采砂嚴重,采砂之后,江邊水位低,導致水流改道,河床移位。”王啟漢說,這樣一來,原本應該在江中流過的水就少了。非法采砂還導致周邊水質變差,渾濁度可增加幾十倍之多,增加了制水難度。“我們對采砂點上下游進行化驗,發(fā)現(xiàn)嚴重時渾濁度達到七八百度,平時才幾十度。”
事發(fā)后,當地政府部門及水廠不得不組織人員和機械設備去江中攔水。搞了圍堰和沙袋,提升了水位,才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取水難的問題。
隨著建筑行業(yè)的發(fā)展,河砂需求量增加,出現(xiàn)不少盜采行為。王啟漢認為,“必須認識到保護水源的重要性,規(guī)范采砂,嚴厲打擊盜采行為。”
另一個突發(fā)事件也讓王啟漢難忘。大約是2009年,在定安的取水點上游,一輛運載農藥的車輛翻車掉入水中,政府和供水公司都很緊張,每天派人到現(xiàn)場跟蹤檢驗,同時停止供水。“觀察了兩三天,沒事了才恢復正常供水。”王啟漢認為,有條件的話應做地下備用水源,能夠一定程度上緩解突發(fā)的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