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平昌縣響灘鎮多位居民反映,響灘鎮禹王街南段已經斷斷續續缺水近一年了,目前正值夏日,生活用水量大,缺水的種種不便和窘迫讓街道的數百戶居民叫苦不迭,大熱天只能趕一個多小時的路到鄉下有水的地方洗澡、洗衣服。19日,記者到響灘鎮禹王街進行實地采訪,截至本報昨日發稿時,缺水達8天的居民們終于等來了供水,但是由于場鎮供水管網設施不完善,居民用水難的窘況還會持續。
場鎮邊緣街道缺水自來水有時一周才供一次
在禹王街南段居民李紅梅家中,記者注意到廚房和廁所之間的通道上擺放著一個巨大的橡膠桶,直徑大約有一米;在廁所和廚房的地板上,也放著大大小小的塑料盆和塑料桶;廚房內的洗碗槽旁邊還放著一個塑料桶,用來盛放洗碗水專門沖廁所。
“中午吃完飯,淘米洗菜的水倒在盆里沖廁所,清洗碗筷的水放在晚上洗碗,有時候把兩頓的碗放在一起洗。早上洗臉的水放在晚上洗腳,洗腳水再拿來拖地,或者放到第二天沖廁所。”李紅梅說,節省點的話,一盆水反復用能用兩天。李紅梅打開橡膠桶,桶里蓄了大半桶水,她說,這些水一部分是之前儲備的,一部分是從別人家借來的,自己舍不得用。“別人家用水也困難,去別人家借了一兩次也就不好意思再去借了,儲備的水用完了,就得去買桶裝水。”李紅梅無可奈何地說,自己的孩子平時在學校食堂吃飯,自己白天上班,午飯和晚飯都和同事吃工作餐,儲備的水平時舍不得用,主要周末用來做飯。
李紅梅告訴記者,去年6月份前,響灘鎮的居民是使用河里的水,6月份以后,開始使用友誼水庫的水。使用友誼水庫的水后,由于供水距離更遠,加之處于場鎮邊緣的禹王街南段地勢較高,此前沒有納入主供水管道供水,供水不暢的情況時有發生。“最初還好點,水龍頭里能流出一股很細的水,后來越變越小,再后來白天直接沒有水,凌晨后才有;再到后來白天偶爾有水,來水的時間不會超過兩小時,然后又繼續停;再往后停水的時間越來越長,有時一周甚至十幾天才來一次水,每次來水的時間也只有一兩個小時,幾乎沒出現過全天24小時不缺水的‘美事’。”李紅梅說,上次停水的時間是6月13日,至記者采訪時已斷水近十來天。
居民回鄉下老家洗澡一次性飯盒受青睞
禹王街南段的居民近一年來均面臨缺水窘況,多位居民反映,該街道用水困難的居民達400余戶。
采訪中,不少居民向記者大倒苦水,講述停水帶來的種種不便和窘迫。禹王街南段的張先生稱,停水期間,水龍頭的開關一直是打開的,不管半夜幾點,只要一聽到水聲,就得立馬起床接水,家里的水缸、水桶、洗臉盆、洗腳盆,能盛水的容器通通用來裝水,但是夏季用水量大,這些水遠遠不夠一家三口使用,經常陷入沒水用的窘境。無奈之下,張先生和家人只得步行回鄉下老家洗澡,衣服也都在鄉下老家洗。“前兩個月有連續停十多天的時候,我們只得買桶裝水做飯,由于一次性飯盒能省下洗碗的水,所以受到不少居民的青睞,幾乎天天都在用。”
同街居民嚴大友說,他和70多歲的母親兩個人在家,自己平時上班沒時間做飯,沒水也不能做飯,索性兩人都吃起了盒飯。嚴大友說,如果偶爾來水了,家中有儲備的水,才會在家做飯,其余時間幾乎都是在外吃飯。
隨后,記者走訪了禹王街南段二十多家住戶,他們所在的小區都沒有水。據李紅梅介紹,禹王街南段道路兩側大概有400多戶居民,也就意味著,這些居民都缺水吃。采訪中,記者還注意到,幾乎每棟樓的樓梯口都安裝有水泵,居民解釋說,由于禹王街南段地勢較高,水壓不夠,即使是一樓,也要使用抽水泵才能順暢地用水。
正在進行供水管道改造將逐步恢復供水供水站
針對響灘鎮多位居民反映的吃水難問題,記者采訪了響灘鎮供水站相關負責人。
據平昌縣鄉鎮供水管理總站響灘供水站站長周澤民介紹,響灘鎮場鎮規劃范圍內的居民從去年6月11日開始使用友誼水庫的水。“最開始響灘鎮只有5000人,近幾年鎮上人越來越多,現在有3萬多人,原來的供水管網完全不能滿足現有居民用水需求。禹王街南段是近兩年新發展的街道,沒有納入場鎮自來水主管網,南段大概有幾百戶人。居住在這里的居民,一部分安裝了小管道直接從鎮上水庫取水,但由于地勢較高,只能用抽水泵解決用水問題;一部分居民用井水;一部分安裝管道取山上的泉水。”
周澤民說,禹王街經常缺水除了上述原因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取水點友誼水庫主水管安裝有問題。記者來到友誼水庫,水面上白色供水主管道清晰可見,工作人員正在對管網進行改造。周澤民解釋說:“我們現在正在解決取水點主管道安裝的問題,我們之前的主水管沒有深埋,一旦長時間不下雨,水管就裸露在水面,就會直接造成斷水停水。”
周澤民介紹,除了對友誼水庫主水管道進行改造,另一方面目前正在對場鎮主管網進行全面改造,將之前未被納入自來水主管網新增城鎮區域重新全部納入,包括禹王街南段,爭取在一個月內實現統一供水。 來源:中國管道商務網
場鎮邊緣街道缺水自來水有時一周才供一次
在禹王街南段居民李紅梅家中,記者注意到廚房和廁所之間的通道上擺放著一個巨大的橡膠桶,直徑大約有一米;在廁所和廚房的地板上,也放著大大小小的塑料盆和塑料桶;廚房內的洗碗槽旁邊還放著一個塑料桶,用來盛放洗碗水專門沖廁所。
“中午吃完飯,淘米洗菜的水倒在盆里沖廁所,清洗碗筷的水放在晚上洗碗,有時候把兩頓的碗放在一起洗。早上洗臉的水放在晚上洗腳,洗腳水再拿來拖地,或者放到第二天沖廁所。”李紅梅說,節省點的話,一盆水反復用能用兩天。李紅梅打開橡膠桶,桶里蓄了大半桶水,她說,這些水一部分是之前儲備的,一部分是從別人家借來的,自己舍不得用。“別人家用水也困難,去別人家借了一兩次也就不好意思再去借了,儲備的水用完了,就得去買桶裝水。”李紅梅無可奈何地說,自己的孩子平時在學校食堂吃飯,自己白天上班,午飯和晚飯都和同事吃工作餐,儲備的水平時舍不得用,主要周末用來做飯。
李紅梅告訴記者,去年6月份前,響灘鎮的居民是使用河里的水,6月份以后,開始使用友誼水庫的水。使用友誼水庫的水后,由于供水距離更遠,加之處于場鎮邊緣的禹王街南段地勢較高,此前沒有納入主供水管道供水,供水不暢的情況時有發生。“最初還好點,水龍頭里能流出一股很細的水,后來越變越小,再后來白天直接沒有水,凌晨后才有;再到后來白天偶爾有水,來水的時間不會超過兩小時,然后又繼續停;再往后停水的時間越來越長,有時一周甚至十幾天才來一次水,每次來水的時間也只有一兩個小時,幾乎沒出現過全天24小時不缺水的‘美事’。”李紅梅說,上次停水的時間是6月13日,至記者采訪時已斷水近十來天。
居民回鄉下老家洗澡一次性飯盒受青睞
禹王街南段的居民近一年來均面臨缺水窘況,多位居民反映,該街道用水困難的居民達400余戶。
采訪中,不少居民向記者大倒苦水,講述停水帶來的種種不便和窘迫。禹王街南段的張先生稱,停水期間,水龍頭的開關一直是打開的,不管半夜幾點,只要一聽到水聲,就得立馬起床接水,家里的水缸、水桶、洗臉盆、洗腳盆,能盛水的容器通通用來裝水,但是夏季用水量大,這些水遠遠不夠一家三口使用,經常陷入沒水用的窘境。無奈之下,張先生和家人只得步行回鄉下老家洗澡,衣服也都在鄉下老家洗。“前兩個月有連續停十多天的時候,我們只得買桶裝水做飯,由于一次性飯盒能省下洗碗的水,所以受到不少居民的青睞,幾乎天天都在用。”
同街居民嚴大友說,他和70多歲的母親兩個人在家,自己平時上班沒時間做飯,沒水也不能做飯,索性兩人都吃起了盒飯。嚴大友說,如果偶爾來水了,家中有儲備的水,才會在家做飯,其余時間幾乎都是在外吃飯。
隨后,記者走訪了禹王街南段二十多家住戶,他們所在的小區都沒有水。據李紅梅介紹,禹王街南段道路兩側大概有400多戶居民,也就意味著,這些居民都缺水吃。采訪中,記者還注意到,幾乎每棟樓的樓梯口都安裝有水泵,居民解釋說,由于禹王街南段地勢較高,水壓不夠,即使是一樓,也要使用抽水泵才能順暢地用水。
正在進行供水管道改造將逐步恢復供水供水站
針對響灘鎮多位居民反映的吃水難問題,記者采訪了響灘鎮供水站相關負責人。
據平昌縣鄉鎮供水管理總站響灘供水站站長周澤民介紹,響灘鎮場鎮規劃范圍內的居民從去年6月11日開始使用友誼水庫的水。“最開始響灘鎮只有5000人,近幾年鎮上人越來越多,現在有3萬多人,原來的供水管網完全不能滿足現有居民用水需求。禹王街南段是近兩年新發展的街道,沒有納入場鎮自來水主管網,南段大概有幾百戶人。居住在這里的居民,一部分安裝了小管道直接從鎮上水庫取水,但由于地勢較高,只能用抽水泵解決用水問題;一部分居民用井水;一部分安裝管道取山上的泉水。”
周澤民說,禹王街經常缺水除了上述原因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取水點友誼水庫主水管安裝有問題。記者來到友誼水庫,水面上白色供水主管道清晰可見,工作人員正在對管網進行改造。周澤民解釋說:“我們現在正在解決取水點主管道安裝的問題,我們之前的主水管沒有深埋,一旦長時間不下雨,水管就裸露在水面,就會直接造成斷水停水。”
周澤民介紹,除了對友誼水庫主水管道進行改造,另一方面目前正在對場鎮主管網進行全面改造,將之前未被納入自來水主管網新增城鎮區域重新全部納入,包括禹王街南段,爭取在一個月內實現統一供水。 來源:中國管道商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