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加強河道管理
規范審批程序,依法辦理涉河項目建設許可,嚴格按照《重慶市河道管理范圍建設項目管理辦法》和《重慶市水利局關于進一步規范涉河建設項目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等,按權限規定審批了殷家溝水庫、黎香溪增福河段綜合整治工程以及向市水利局、長江委轉報了攀華碼頭、龍頭港作業區等涉河建設項目。強化河道采砂監管,編制完成《長江干流涪陵區(黃草峽下口——打梆沱)河道砂石資源開采可行性論證報告》,采取公開拍賣方式,確定獲得砂石開采權的單位和個人。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多次與海事、航道、公安等部門聯合開展采砂督查行動,維護了長江河道涪陵段采砂管理的正常秩序,保護防止因過度采砂造成河岸塌垮。
二是加強水功能區管理
積極開展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三條紅線”的落實工作,將水功能區納污指標作為水資源考核工作的重要內容。啟動涪陵區水功能區劃修編工作,為水功能區保護制定完善的技術支撐。加強飲用水水源工程水質保護工作,全區設立163處500人以上的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在每個飲用水水源地樹立警示標志、保護范圍標牌等,解除水庫肥水養魚承包合同,以山坪塘整治為契機,開展山坪塘水質保護工作。每月定期開展水功能區水質監測工作,目前區內長江、烏江和主要支流、水庫水體達標率穩定在85%以上。完成大順鄉柏楊水庫、珍溪鎮深灣水庫水生態修復項目,啟動實施武陵山鄉紙廠溝水庫水生態修復項目和清溪河、金釵堰水庫、張家嘴水庫等3處水源地保護項目。今年計劃投資1648萬元,實施水洞口水庫、桃子溝水庫、小坪水庫、馬腳溪、鎖口坵水庫等5處水源地保護項目。
三是加強水污染綜合整治
積極推進雨、污分流改造,組織完成城區洗墨路、順園等多條道路雨污分流的管網建設。完善城區排水系統,新建(改造)道路時,同步實施排水管道建設。開展城區排污口整治工作,將11個市政排污口全部接入市政管網,對涪陵榨菜集團、華新水泥、白濤園區、建峰化工、涪陵化工等企業的入河排污口以及污水處理項目排污口進行了清理整頓。嚴格實施排水許可制度,嚴格排污口設置審查,新建、改建、擴建排污口的項目,必須經過排污口設置審查、論證并符合水功能區限制納污要求的項目才予以審批。編制完成《涪陵區城區及重點鄉鎮污水管網專項規劃》,涉及95個項目,爭取資金計劃12654萬元,現已完工建設52個。目前,中心城區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5%以上,重點場鎮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80%以上。
四是加強水土流失治理
全區水土保持生態建設以小流域為單元,山、水、田、林、路、溝綜合治理,通過國家投入、地方配套、項目業主、群眾投資及整合其它項目經費,在長烏江兩岸義和、李渡、江北、百勝、珍溪、南沱、江東、荔枝、白濤、馬武等街道鄉鎮,先后開展了國家農業綜合開發水土保持項目、云貴鄂渝世行貸款/歐盟贈款水保項目、中央預算內水保項目、巖溶地區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等重點治理工程建設,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積治理136.63平方公里,增加蓄水量4.8萬方,完成投資10408萬元。據估算年減少土壤流失量41.99萬噸,涪陵區水土流失面積逐年減少,取得了比較好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來源:慧聰水工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