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4年10月起,三亞市降雨偏少,沒有大范圍明顯降雨,長時間晴熱天氣和少雨導致水庫蓄水不足,對城市供水和農業生產造成影響。2015年前五個月,三亞市區降水量與歷史同期平均相比,明顯偏少,1至5月雨量相對常年偏少92.7%。
據統計,今年1月至5月,三亞全市各城鎮供水水廠日平均供水量為40.9萬立方米,最高峰為43.1萬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長8%。經測算,按現狀各水廠供水量供水,在無有效降雨情況下,目前各水庫蓄水量僅能供水至6月30日。其中,赤田水庫(占全市原水供應量53%)僅能正常供水至6月30日,福萬水庫、水源池水庫、半嶺水庫僅能正常供水至7月10日。
面對日益嚴峻的供水緊張形勢,三亞市政府呼吁廣大市民節約用水的同時,啟動應急預案,嚴控城市用水,加強人工增雨。
生活用水方面,主要采取五大措施。一是調整綠化和道路澆灑用水、停止農業灌溉用水、限制高耗水行業用水以及啟動地下水等措施。環衛部門改用中水或抽取河道水澆灑道路或綠化帶后,每天可節約用水約0.8萬立方米。二是限制或停止洗浴、洗車、建筑等高耗水行業用水,每天可節約用水約2萬立方米。三是清洗啟用海棠區、吉陽區農村地區原有地下水井,滿足兩個區農村用水。四是供水企業根據供水情況,指導協助管網末端低壓區用水戶或未建二次供水設施用水戶實施夜間蓄水,經三亞市政府批準后實施分區、分時段限量供水。五是加強巡查檢修,減少水資源浪費,保障原水以及供水設施安全運行。
生產用水方面,對于農業灌溉用水等方面,將采取打抗旱飲水井、引進山泉水、渠道修復、水庫清淤等措施,并啟用農村地區252眼規模以上(日供水量200立方米以上)地下水井、2482眼規模以下灌溉機電井、21202眼規模以下供水機電井、24641眼人力井,以緩解城市供水壓力。
此外,一旦時機成熟,立即開展人工增雨作業。尤其是在水庫上游、三亞西部地區開展人工增雨作業。來源:南國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