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過治理的福田河,河水清澈見底,成了市民休閑的好去處。(資料圖片)深圳晚報記者 余海洪 攝

數說深圳水務這5年
水是生命之源。從防澇減災、水質安全到河流環境的發展,無一不與市民息息相關。近5年來,全市水務事業發展加快,在優化城市供水管網、城市防洪減災、河流水污染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新的進展。
在深圳,你不用擔心自來水的水質,也不需羨慕其他自然景區里的綠水青山。以下5個關鍵詞會告訴你,身在深圳你擁有哪些水務福利。
A
關鍵詞:防澇減災
有效抵御多場臺風暴雨襲擊
深圳進入汛期后,多臺風、暴雨,對市民的生活有不小影響。市第五次黨代會以來,市三防辦堅持“安全第一、常備不懈、以防為主、全力搶險”的工作方針,嚴格落實三防責任。突出加強水庫、河流等主要防洪工程防汛責任制,大力推進海堤、河道、病險水庫、排澇泵站除險加固改造,重拳打擊侵占排洪通道、破壞排水設施的違法行為。
目前,市三防辦基本建成“數字水務一期”三防預警應急指揮系統,為應急防御打下了良好基礎。5年來,深圳有效應對了“尤特”、“韋森特”、“天兔”等多場臺風暴雨侵襲,最大限度地減少了災害損失。
為了給市民提供抵御風雨災害的操作指南,深圳出臺了《深圳市臺風暴雨災害公眾防御指引(試行)》。通過明確臺風、暴雨等災害預警信號的防御級別,針對學生、行人等不同群體,提出不同預警級別下的各群體應采取的防御措施。這也是內地首部市民版防洪減災指引方案。
B
關鍵詞:優質飲用水
創建優質飲用水達標小區60個
飲用水的水質優劣向來是市民最關心的問題。2013年6月,市政府對外公布實施《深圳市優質飲用水入戶工程實施方案》,正式啟動優質飲用水入戶一期工程,計劃用5年時間投資18.6億元對全市300多個小區進行供水管網改造,減少供水漏損,提高用戶龍頭水水質,保障飲水安全。據測算,全市全面實施優質飲用水入戶工程,需改造資金約60億元。
2014年,新開工了107個小區的優質飲用水入戶工程,全市完成了創建10個優質飲用水達標小區的任務。截至2014年底,全市完成改造項目22個,受益用戶1.4萬戶,全市累計創建優質飲用水達標小區60個。2015年計劃新開工80個以上居民小區的優質飲用水入戶工程,創建30個優質飲用水達標小區。
C
關鍵詞:治污
一批“臭水河”變身休閑好去處
天藍水清的生活環境一直是深圳人引以為傲的城市標簽之一。近5年,福田河、新洲河、觀瀾河、龍崗河等一批河流完成綜合整治,成為市民休閑暢游的好去處。
過去,發源于梧桐山北路的龍崗河水質污染嚴重,部分河段還存在一定的防洪隱患。對此,水務部門以南約河口為界,將龍崗河治理工程分兩期實施。工程內容主要包括沿河截污涵(管)、河道及岸坡生態修復、雨水調蓄處理設施等。2013年12月兩期工程完工,龍崗河全河段干流河道水體的水質不再“黑臭”,防洪標準達到百年一遇,沿河生態系統逐漸恢復。
河流整治的同時,城市污水處理布局也在不斷完善,污水收集系統底數摸清并加快構建,污泥處理處置工作取得進展。布吉污水處理廠工程榮獲2012~2013年度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中國金杯獎,福田河綜合整治工程獲中國水利工程優質(大禹)獎。
D
關鍵詞:節水
深圳推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
深圳高質量完成節水創建任務,成功捧回“國家節水型城市”、“全國節水型社會建設示范區”等榮譽稱號。全面完成國家水資源綜合管理試點任務,成功轉入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試點城市建設新階段,即將全面迎接水利部驗收。
2013年,深圳通過《市政府公報》印發了《深圳市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意見》,配套出臺《深圳市用水總量分配方案》、《深圳市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細則》。三套方案均以用水總量控制為核心,加大對水資源論證、取水許可、水資源有償使用等關鍵指標落實的檢查考核,切實凸顯水資源的緊約束。
深圳還大力推廣節水型工藝、設備、器具,節水器具普及率保持在100%。南山、橫崗、光明、坪山、龍華等片區開展再生水利用項目前期研究,光明新區低沖擊開發雨水綜合利用示范項目得到了住房建設部肯定。
E
關鍵詞:水土保護
鹽田獲評“國家水土保持生態文明區”
市水務局深入推行一級水源保護區隔離圍網管理,加強水源保護區內林、地和工程項目監管,水源保護工作進一步強化。突出抓好水土保持全過程監管,加強工程棄土管理,從規劃、管理、執法等方面系統謀劃推進規范棄土,嚴格落實水土保持度汛方案制度,減少人為水土流失。
鹽田區被命名為“國家水土保持生態文明區”,是廣東省第一個獲此殊榮的縣區。鹽田、福田、寶安、龍崗、南山還被命名為“全國水土保持監督管理能力建設區”。來源:深圳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