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項目的實施,給民生帶來哪些變化?近日,記者到福清市采訪。
水務市場 合作共贏
去年12月,投資2700萬元的福清江陰水廠擴建工程投入試運行,使清澈的自來水流向千家萬戶,也滿足了江陰工業區大項目急劇增長的用水需求。
“106項國標,每次檢測合格率都是100%。在去年省建設廳組織的全省供水企業安全運行評估考核中,我們拿了福州市第一名。”福清水務總經理歷承寧說。
老百姓能喝上優質水,得益于PPP。
福清市原有7家水廠,分屬4家國有企事業單位,廠區和管網老舊、供水回收率低、制水工藝水平落后、水質檢驗能力低,企業虧損十分嚴重。政府做不好,就與社會資本合作。2010年,市政府引進國企福建投資集團合資組建福清水務公司。
改革組織機構和薪酬制度、加強管理、增加投入,“水難題”迎刃而解。
“改造了約200公里的舊管網后,供水產銷差由并購前的55%下降到目前的36%,一年減少漏水2000多萬噸。幾年來,共償付原各水廠銀行、工程等欠款1億多元,去年扭虧為盈,贏利1300多萬元。”歷承寧說,“我們還在全省率先進行了城鄉供水一體化規劃,解決了長期以來各自為政、投資重復浪費等問題。”
供水安全和服務質量也大大提高。企業共投入技改資金400多萬元,并建立了全省首家縣級水質檢測中心,水質檢測能力從原來的15項提高到42項,在全省縣級市中第一家達到了國家要求地級市應具備的檢測能力。
“項目從原有合計不足億元的凈資產,帶動了6億多元投資的增加。以少量資本帶動大量投資的放大效應,減輕了地方政府財政負擔,騰出更多資金用于其他重點民生項目建設,實現政府、投資者、企業和用戶多方共贏。”福清市財政局副局長陳立錦表示。
垃圾發電 清潔家園
工作人員在密閉的玻璃房里操縱全電子自動化給料系統,通過大屏幕察看垃圾焚燒等情況,利用垃圾焚燒產生的余熱發電……福清市蒼霞村西這個占地近百畝的垃圾發電廠,集中處理著福清市區和17個鄉鎮的生活垃圾。
“一天約處理垃圾850噸,發電25萬千瓦時。生活垃圾完全焚燒后,爐渣綜合利用由廈門一家環保科技企業承包制磚。”企業負責人韓立賀告訴記者。
他介紹說,項目采用的先進技術能有效脫除煙氣中的二 英、重金屬及粉塵等有害成分。污水和煙氣均已通過省環境監測站監測達標排放,通過在線監測上傳省、市環保局,并已列入國家重點監控項目。
福清城區每天有三四百噸的生活垃圾。上世紀90年代,福清市在音西蒼霞村一壩底設置了垃圾填埋場。隨著填埋的垃圾越來越多,垃圾場不堪重負,影響著周邊百姓的生產生活。
2009年,福清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列入省重點建設項目。為解決資金和管理問題,市政府通過BOT特許經營權方式公開招標,港資企業創冠環保(國際)有限公司中標,負責項目的建設、運營和管理,建設經營期27年。
“一期項目2011年底投產,至去年底共處理垃圾76.4萬噸,發電2.12億千瓦時,除20%企業自用外,全部上網。”福清市環衛處垃圾處置科科長鄭雄說。
去年12月,創冠環保被廣東上市公司瀚藍環境收購。目前,二期項目正加快推進,將投資約1.3億元新增一條日處理生活垃圾300噸的焚燒生產線,預計2016年2月投產。屆時,日可處理1100噸至1200噸生活垃圾,將實現福清城鄉垃圾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處理。
亟需建立價格調整機制
正為垃圾焚燒發電廠二期項目忙得不亦樂乎的韓立賀介紹,一期項目在2013年前一直虧損,去年才微贏利。“目前我們的垃圾處理補貼費每噸僅61.5元,可能是全省20多家垃圾發電廠中最低的。”韓立賀說。
因制水成本高于售價,福清水務也同樣面臨價格倒掛的難題。
兩家企業都呼吁,微利的公益性項目亟需建立合理的定價和價格調整機制。
PPP項目既要滿足公眾對質優價廉的公共產品或服務的期盼,又要保證社會資本合理的投資回報,如何平衡社會公眾和投資者的利益?有關專家認為:“最理想的狀態是讓社會資本盈利但不暴利。”
“PPP不僅是一場婚禮,更是婚姻,需要磨合。我省將通過調整價格、收費、財政補貼及資源配置等,使投資方有效獲得合理回報,吸引和撬動更多的社會資本參與合作。”省財政廳有關負責人表示。
據了解,根據BOT協議,福清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二期項目投產后,雙方可協商找第三方評估,落實提價事宜。對于福清水務的難題,福清市政府將在政策上給予大力支持,對新建公共供水管道主管、舊網改造統一補助總造價的三分之一,還將為觀音埔水廠提供貸款貼息。來源:福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