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圍繞未來中國水安全戰略實現的重要目標“節水,治污,水生態修復”,從詞頻上進行簡單分析,污染,節水,修復三個詞的出現頻率分別為101次,28次,9次,說明目前中國治水的側重點仍在于向污染宣戰;從實現的手段來看,可以看到:標準(30次),執法+整治(22次),監測(17次)也體現了未來的不同側重,但完善標準體系與嚴格執法,無疑是基礎手段。而建設水安全物聯網,也將會使互聯網+環境治理得到快速推進。
2、關于水資源的“四定方針”(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出現在“水十條”中。2014年3月第五次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主要議題的就是國家水戰略,一個月后,北京市第一次提出該戰略,作為北京市水資源管理戰略的指導思路。此次該方針列入“水十條”,表明這四句話將成為未來中國核心大型城市群規劃發展的核心戰略:用水資源使用和水安全保障,來制約城市發展的功能過度集聚。參照北京的《北京市加快污水處理和再生水利用設施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13—2015)》,大型城市群周邊的水務資產將會變得搶手。
3、科技支撐單獨列出,結合已經開展一年的科技財政體系改革,國家的科技資源使用將更加凝練,更加聚焦,更加開放(建設環保科技成果共享平臺),考慮到目前世界范圍內水科技正在醞釀的重大變革,中國同時又是水環境治理方面最大的市場,可以樂觀的估計,中國的水科技研發和應用領域會在不遠的將來,出現世界范圍內的重大突破,出現一批類似于新加坡NEWater,韓國首都填埋圈的明星項目。
4、科技研發的方向更加富于具象和前瞻,重點行業廢水深度處理、生活污水低成本高標準處理、海水淡化和工業高鹽廢水脫鹽、飲用水微量有毒污染物處理被明確列明,指出了未來產業的發展方向:技術要素更加重要,產業更加細分,大批服務于特定用戶,掌握特定的技術,能夠提供面向效果的綜合解決方案的中小企業將會迎來良好的發展機遇。結合今年新三板的炙手可熱和今后注冊制的推行,資本與技術的匯合會在未來兩到三年內迸發出巨大的市場能量,環保產業的創業熱情也將會被大大激活。
5、水安全成為水十條的核心思想,隨之而來的是化學品管理,水源地保護,飲用水微量有毒污染物等之前較為生僻的名字開始密集出現,環境安全與環境健康將開始成為水科技和水產業發展的重要目標。來源:北極星節能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