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建設廳城市建設處負責人介紹,上世紀60年代國家“三線”建設時,許多大型企業和單位落戶四川,形成自己的供水系統。成都市每年用水110萬噸,其中30%來自自備水源。在攀枝花市,自備水源占到城市供水量的60%。城市在發展過程中,許多自備水源沒有納入城市供水系統,污水處理也沒有納入排水系統。目前,四川省的自備水源由水利部門收取水資源費,而污水排放則無法收費,多數城市干脆沒有征收。
這位負責人說,解決自備水源供水和排污收費問題,有效的辦法是關閉自備水源,將其納入整個城市的供排水系統。但在實際操作中,管網建設的投資太大,比如建設污水處理廠,按其處理能力每噸水要投入1200元至1500元,而建排污管網投入是前者的3.5倍至4倍。投資解決不了,自備水源很難關閉。
據了解,四川各地自備水源產生的污水量要占到所在城市污水量的30%―40%。目前,四川省城鎮生活污水年排放量達14.5億噸,實際處理量為6.79億噸,處理不足首先是許多城市及縣城、重點鎮還沒有污水處理廠,其次是已建成的污水處理廠管網不配套,污水進水量不足,不能滿負荷運行,而城市污水處理費征收不足并且標準偏低,則直接影響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污水處理廠的正常運行。
按國家規定,城市污水處理廠在立項建設的同時就可開征污水處理費,自來水費與污水處理費一起收取,但四川多數城市并未這樣做。目前已開征污水處理費的城市,除成都市達到0.8元/立方米外,其余城市收費均在0.15元―0.60元/立方米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