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日報訊 (記者于夢江)“南水北調中線去年12月正式通水,到現在四個月的時間,這樣一個世紀工程,靠四個月的時間來評價它的效益,有點操之過急了。”水利部副部長矯勇昨日在國新辦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談及南水北調工程時介紹:“這四個月,效益已經初步顯現出來。”
在談及南水北調工程時,矯勇表示,南水北調工程對我國來說是世紀工程,是重大的跨流域、跨區域的戰略性資源配置工程。對于大家關心的中線工程的效益問題,他表示,中線工程的效益在論證時期進行了嚴格的論證,舉一個例子,北京從2000年到現在年均水資源量23億立方米,南水北調調來了10億立方米,占了全部水資源量的三分之一,對北京這樣的大都市,它的效益、它的幫助、它的支撐作用應該是非常巨大的。
至于南水北調的效益發揮得怎么樣,矯勇介紹:“南水北調中線去年12月正式通水,到現在四個月的時間,這樣一個世紀工程,靠四個月的時間來評價它的效益,有點操之過急了。而且單說這四個月,效益已經初步顯現出來。北京目前已經收到1億立方米,河北、天津都收到水,受水區總共接近4億立方米。所以,對南水北調工程我是充滿信心,在未來北方地區的經濟發展過程當中,一定會發揮骨干支撐作用。”
就香港供水問題,矯勇介紹,對香港的供水,一直是通過總包的方式,因為香港當地的水資源比較短缺,當年建東深供水工程的時候,基本上確定了它的總水量和基本價格。當年東深用水設計的時候,年供水量大致是8億立方米,價格大概是港幣3.08元/立方米,這些年來基本上采取這種方式來計量,而且供水也基本上穩定。
矯勇說,現在內地實行節水優先的方針,我們也希望香港特別行政區也參考節水優先的方針來加大水資源的節約利用力度,“但是無論怎么節約,東深供水對香港供水的保證不會有絲毫的降低,這一點我們可以保證。如果香港同胞需要更多的水資源,我們也有能力幫助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