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了解到,特事特辦、突破常規、先行墊資、先行開工是建區三年形成的“龍華風格”。龍華新區建區后,曾遭遇一系列困繞新區發展和居民生活的“卡脖子”難題,比如道路交通、供電供水、學位床位等等。面對這些等不得、靠不起的問題,新區勇于擔責、突破常規,開辟出一條特事特辦的路徑。比如,由區財政全額出資回購梅觀高速,實現梅觀高速取消收費進行市政化改造;比如打破常規主動爭取擔當跨區交通項目組織方,先行墊資開工,實現了德政路當年施工當年通車;比如壓縮審批程序,助推民順學校等一批民生項目快速投入使用。目前,隨著新區產業規模的迅速壯大和大量新增人口的持續流入,居民飲水問題成為新區的又一個“卡脖子”問題,針對這個難題,新區再次以特事特辦的“龍華風格”予以應對。
水廠擴建保障片區供水
當天下午, 調研隊一行先后實地查看了觀瀾茜坑水廠二期工程新建生產線的運營情況以及民治華僑新村的給水管網改造、城中村消火栓管理等情況。
在觀瀾茜坑水廠,調研組現場查看了水廠新建生產線的運營情況,聽取了擴建工程情況介紹。據深水龍華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觀瀾辦事處原有3座水廠,分別為茜坑水廠、大水坑水廠和牛湖水廠。這三座水廠總設計供水規模為18萬噸/日,其中茜坑水廠一期工程為15萬噸/日,而大水坑水廠和牛湖水廠的供水規模相對較小,分別為2萬噸/日和1萬噸/日。
據介紹,為了滿足觀瀾片區的供水需求,觀瀾茜坑水廠二期工程于2013年1月開始動工,工程總投資為2.53個億元,設計規模15萬噸/日,投產后,觀瀾茜坑水廠一、二期總供水能力將達到30萬噸/日,能有效保證觀瀾片區的供水。
管網改造實現自來水入戶
隨后,調研隊一行來到了位于民旺路南側的華僑新村,查看了華僑新村的給水管網改造、城中村消火栓管理等情況。
據介紹,作為對原民治水廠供水范圍內供水管網進行改造完善的專項工程之一,華僑新村給水管網改造共涉及居民樓棟79棟,服務人口4440,改造面積7.6萬平方米,工程總投資109萬。調研現場,姜建軍和工作人員算了一筆賬:總投資109萬的工程將惠及4440多口人,即平均每位住戶身上花費不到250元,便解決了困擾華僑新村多年的自來水供給問題,實現了讓居民喝上安全水的愿望。該工程除華僑新村外,還包含原民治村級水廠供水范圍內的東泉新村、南泉新村、寶山工業區、民治公園、第一工業區、向南村、塘水圍、沙元埔、東邊村等9個社區。
據了解,目前新區正大力推進社區供水管網改造和優質飲用水入戶工程。深水龍華相關負責人表示,三、四、五期社區管網改造工程預計將于今年年底前完工,目前希望新區政府能夠加快推進六、七期社區管網改造進度,爭取在2016年實現工程全部竣工。
提前一年喝上安全水
據介紹,深水龍華于2013年8月1日正式掛牌成立,供水業務經營范圍為民治、大浪、觀瀾、龍華四個辦事處行政區域,服務面積175平方千米,服務人口約300萬。深水龍華成立以來積極落實村級水廠關停工作、加快水廠建設和社區、市政管網改造等具體任務,逐步開展優質飲用水入戶工程,制定了“力爭3年讓全體居民喝上安全水,8年讓全體居民喝上優質水”的目標。
去年,深水龍華供水工作實現了“兩個平穩”、“三個增長”,其中不僅完成了觀瀾茜坑水廠二期建設,同時完成了12個社區管網改造工程和投資4.16億的三、四、五期社區管網改造的前期工作。預計到2015年底,三、四、五期社區管網改造工程以及2014~2015年優質飲用水入戶工程將全部竣工。這意味著新區所有缺水片區將接通自來水,居民用水水質提升,水量水壓得到保障,全體新區市民將比預期提前一年喝上安全水。
來源:深圳新聞網-深圳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