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南充市水務局了解到,2011年至2014年,該市采取集中供水、聯戶供水、散戶供水三種供水模式,解決了147.99萬農村居民飲水安全問題。
“我市地處川東北干旱走廊,十年九旱,工程性缺水、資源性缺水、季節性缺水比較嚴重,農村居民飲水是一個難題。”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解決這一問題,2011年至2014年,南充市結合各地實際,采取了集中供水、聯戶供水、散戶供水三種供水模式。在水源水質條件好、人口居住密集的地區,采取集中供水模式,集中項目資金,興建千噸萬人集中供水廠(站)30處,其中儀隴縣劃分為4個供水片區,規劃建設4個集中供水廠,將全縣67個鄉鎮全部納入集中供水保障范圍。在人口居住集中的自然村落,選擇水質較好、水源充分的位置,采取“聯戶聯建聯管”的辦法建設集中供水站,3年間全市在3361個村興建聯戶集中供水工程1110處,解決了90.27萬人的飲水難問題。在地理位置特殊、居住較為偏僻的123個高山村,采取中、省、市、縣四級補助和用水戶按5%集資的辦法,建設散戶飲水工程492處,解決了2萬余人的飲水難問題。
“我市地處川東北干旱走廊,十年九旱,工程性缺水、資源性缺水、季節性缺水比較嚴重,農村居民飲水是一個難題。”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解決這一問題,2011年至2014年,南充市結合各地實際,采取了集中供水、聯戶供水、散戶供水三種供水模式。在水源水質條件好、人口居住密集的地區,采取集中供水模式,集中項目資金,興建千噸萬人集中供水廠(站)30處,其中儀隴縣劃分為4個供水片區,規劃建設4個集中供水廠,將全縣67個鄉鎮全部納入集中供水保障范圍。在人口居住集中的自然村落,選擇水質較好、水源充分的位置,采取“聯戶聯建聯管”的辦法建設集中供水站,3年間全市在3361個村興建聯戶集中供水工程1110處,解決了90.27萬人的飲水難問題。在地理位置特殊、居住較為偏僻的123個高山村,采取中、省、市、縣四級補助和用水戶按5%集資的辦法,建設散戶飲水工程492處,解決了2萬余人的飲水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