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樊園芳)3月2日,在位于烏江渡電廠壩址下的34號泉眼污水處理站,記者看到,高濃度含磷廢水被抽出后,經過中和池、熟化池、沉淀池、過濾池,直至達標排放,進入滾滾烏江。
據省環保廳負責人介紹,34號泉眼污水治理工程2月23日正式投運,每小時處理污水能力達3000立方米,處理后的總磷濃度基本低于15mg/L。34號泉眼下游斷面2月28日監測到的數據顯示,總磷濃度為0.06mg/L,干流水質已實現達標。
據了解,2009年3月,烏江34號泉眼被發現污染后,其中最突出的問題是總磷超標,最高超標倍數曾達到200多倍。事件引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2012年,烏江34號泉眼水污染治理工程被列為省政府環境污染治理“1號工程”;2014年,被列入貴州省環境保護12件實事之一。
貴陽中化開磷有限責任公司分別于2012年和2013年建成烏江水污染治理工程1號、2號回抽污水管線,烏江水質有所好轉。為了徹底解決烏江34號泉眼水污染問題,2014年4月,與烏江水污染治理工程配套的深度治理設施建設正式上馬。整個治污工程總投資達到2.6億元。工程正式投用,標志著烏江污染治理工作取得重大突破,烏江水質將得到切實改善。
目前,我省已在烏江渡水庫以下的烏江干流布設了5個監測斷面,開展各類水質監測工作。有關部門也將聯合行動,對烏江沿岸的污染源進行逐個排查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