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破解“江南水鄉為水愁”的尷尬,2014年,浙江省全面鋪開了“五水共治”攻堅戰。在這場攻堅戰中,地處錢塘江上游的金華以“送下游一江清水”為己任,以圍繞“依法治水、科學治水、鐵腕治水、全民治水”,在浙江省率先打響了以浦陽江治理為突破口的治水“開局仗”,交出一張亮眼的成績單。
從點上監測看,金華4個劣V類水質斷面全部消除,所有縣市交接斷面水質達到IV類以上;10個市界出境斷面水質有9個達到III類標準,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從線上整治看,在浙江率先完成“清三河”任務,關停搬遷畜禽養殖場13000多家,處置畜禽123萬頭(羽),清理河道、溝渠4500余條6289公里,清理水庫、池塘3200余座,整治黑臭河83條749公里,很多河道沿線成為集防洪、治污、景觀、休閑于一體的水生態風景線。
從面上評價看,金華在浙江考核排名第一;群眾滿意度測評達98%,浦江縣群眾滿意度從全省倒數第一躍升至第18位。
在2月9日召開的金華市五水共治大會上,金華市委書記徐加愛說道:“2014年,金華全面打響治水轉型當頭炮,提前完成滅黑臭任務,獲得了百姓的點贊。過去一年,大家‘蠻拼’的,成績也是有目共睹的。”
在會上,徐加愛總結了五水共治的“金華做法”:堅持規劃先行不蠻干,提出“一年滅黑臭、兩年提水質、三年可游泳”目標,市縣聯動、統分結合編制“五水共治”總體規劃及五個子規劃;堅持掛圖作戰抓落實,在浙江率先建立“一表六圖”作戰指揮體系,率先創建“3+X”單元護水作戰體系,率先實現河長河道警長全覆蓋,率先建立跨流域治水聯動機制;堅持壓茬推進快節奏,相繼召開建立河長制、農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治理、垃圾河治理大會戰等六次治水工作會議,高規格、強統籌、快節奏推進治水工作。
此外,金華堅持嚴格執法零容忍,開展鐵腕系列執法行動,淘汰關停印染、造紙、化工、制革等重污染高耗能企業84家,整治提升264家;查處環境違法案件1367起,法院判刑116人,同時,依托“八婺問水”、“正風問效”、“市民問政”、“8890便民服務中心”等平臺,受理群眾舉報投訴,嚴肅問責問效。
2014年,金華堅持標本兼治、水岸同治,治出了發展新空間,浦江縣兩年時間累計關停取締無證無照和非法排污水晶加工戶1.9萬多家,僅保留1300多家,去年該縣水晶產業實現稅收1.63億元,比整治前增長106%。這在徐加愛看來,這真實生動地表明了治水對經濟增長的短期影響是有限的、可控的,對長遠發展是有利的、積極的。
治水治出了高質新產業,金華通過治水有效改善了生態環境質量,倒逼產業結構調整的成效也逐步顯現。去年,金華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快于全部規上工業,占比分別比上年提高9.7和0.5個百分點;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9.5%,居浙江第二位;實現電子商務交易額2356億元,網絡零售額943億元,同比增長41%;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分別增長21.7%和26%,增速居浙江第一位和第三位。
治水治出了趕超新局面。金華治水力度很大,發展速度也受到一定影響,但高潮態勢仍然沒有改變。2014年,在28項主要經濟指標中,金華有23項指標增速高于浙江平均水平,11項指標增速居浙江前三位,其中5項指標增速居浙江第一位。總量指標也出現可喜變化,2項指標進至浙江第三位,7項指標進至浙江第五位,7項指標進至浙江第六位。
徐加愛表示,目前治水工作現已進入決定性的中場階段,不進則退。為此,他現場描繪了一張2015年金華五水共治工作圖。
徐加愛要求,在治污水上,金華要繼續深化整治提升黑臭河629公里,完成1491個村的污水治理任務,新增城鎮污水管網460公里,創建“清三河”達標縣4個以上,新增城鎮污水管網460公里,創建浙江省“清三河”達標縣4個以上,全面消滅干流劣V類斷面,縣(市、區)交接斷面水質達標率75%以上,斷面水質考核良好以上;防洪水,要完成水庫除險加固15座、錢塘江境內流域堤防加固和中小河流治理83公里,農村河道綜合治理447公里。在排澇水,要完成新增排水管網120公里以上,提標改造排水管網105公里以上,實施雨污分流改造100公里以上,實施排水管網清淤1000公里以上;保洪水,要確保縣級以上城市基本建成備用水源;抓節水,要積極爭創浙江省級節水型城市,五輪驅動確保“五水共治”爭上游、一江清水送下游。
會上,浦江縣、東陽市、武義縣、磐安縣、金東區被評為2014年度金華市“五水共治”工作先進縣(市、區),婺城區乾西鄉人民政府、婺城區農林局、婺城區水務局等單位集體被評為先進集體,婺城區竹馬鄉黨委書記陳小華、婺城區農辦主任倪玉奎、婺城區水務局黨組成員、高級工程師王國慶等人被評為先進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