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聲音
希望大力整治臨江河
“煩得很,天氣熱的時候還有臭味。”市民曾先生說,他在綜合小區住了三十幾年,覺得臨江河流域整治成效不夠明顯,他說很多市民路過都不愿停留。
昨日,記者在臨江河流域綜合樓小區附近看到,河面上漂浮著白色垃圾和一些浮漂,河道中淤積了不少垃圾和淤泥,河水顏色較深,河道兩岸雜草叢生,植被也已枯死。
據曾先生介紹,造成河水污染的根本,是生活污水的排放。“排水管道曾經爆開過,平時也有滲漏。”曾先生說,正是這些生活污水的排放加之市民的亂丟亂扔,造成河流水質變差。
冬季雨水少,河道幾近干涸。只有少數市民在河邊釣魚,“這里面的魚,我吃都不得吃,想到這個水哪里吃得下。”。
曾先生說,如果臨江河整治好了,肯定會吸引不少市民前來休閑,特別是退休后的老人。
代表聲音
臨江河整治款沒及時到位
“現在存在的問題是整改進度太慢,款項沒有及時支付到位。”劉國生代表說,據他在調研過程中了解到的情況,目前,臨江河沿河的市民對河道整治相關問題有爭議,導致整改進度減慢。他建議,相關部門加大整治力度,相關款項及時到位。
同時,在樂和樂都附近建一個污水處理廠,緩解城區污水處理廠的壓力。劉國生說,“永川城區目前只有同心苑附近有一個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覆蓋面積有限,如果能興建污水處理廠,就可以提高污水處理的效率。”
劉剛代表談到,臨江河整治近3年的時間,整治成效初顯,水清了許多,魚也多起來。但問題還很多,比如來蘇、永隆場鎮的生活污水處理能力不夠、沿河的畜禽養殖場污染較多、河道種植的植被落葉造成浮漂;此外,河道整治只針對城區到臨江段,而上游來蘇到南大街的河道沒有治理。
對此,劉剛代表建議,首先要加大來蘇、永隆場鎮污水處理廠的污水處理能力,增加大功率設備;加大對沿河兩岸的畜禽養殖業的查處力度;組織專業的打撈隊到上游進行清漂。
臨江河整治相關背景>
據區環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臨江河流經13個鎮街,有人口約76.4萬。據2013年數據顯示臨江河流域年產生垃圾總量約16.6萬噸。該流域僅有來蘇、來儀、永隆、青峰和永九中5個集鎮有污水處理廠。第二大污染源是農業畜禽養殖和水產養殖。流域內規模畜禽養殖場有150戶,年產生污水約1.52萬噸。
2014年,會同江津區編制完成了《臨江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實施方案》,對臨江河干流下游段流域7個鎮街涉及生活污水、工業污水、畜禽和面源污染整治開展了全面整治。完成了城區河道整治第5期工程、來蘇段綜合治理工程、臨江場鎮段綜合治理工程共計8.3公里;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二期3萬噸/日工程建成投運;著力實施河道中生活垃圾、枯死植物等漂浮物的清理,共投入資金63.68萬元,共清理河道漂浮物46650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