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水質化驗員正在進行抽樣檢測。范良 李軍 攝
市民翹首以盼的“初雪”再次爽約,遲遲不現真身,讓泉水水位一直在警戒線下徘徊的濟南愈發焦灼,持續的旱情將濟南泉群逐漸逼向停噴邊緣。
記者從濟南水務集團獲悉,目前我市城市供水基本穩定,但日供水量仍高位運行,每天“喝”掉70萬立方米水,而東部城區仍有10萬立方米的供水缺口需“西水東調”。同時,供水企業加大檢測力度和頻次,全力保障市民用水穩定。
用水驟增 東部有10萬立方米缺口
隨著城區快速發展,城市用水量猛增,我市從去年夏天開始出現的供水高峰,并未因冬季低溫天到來而緩解,旱情持續的同時,供水高壓持續。據濟南水務集團生產技術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我市日供水量每天71萬立方米,壓力最大在東部城區。該負責人表示,二環東路以東的城區用水量驟增,每天用水量約14萬立方米,受節水保泉形勢影響,東部地區地下水水廠嚴格控制開采量,每天抽取量僅4萬立方米左右,剩下10萬立方米缺口主要靠“西水東調”,通過供水管網將玉清和鵲華水廠水東輸“補救”。
同時,為補充城市水源,記者了解到,濟西地下水輸送管道已于去年下半年重新啟用,每天4萬立方優質地下水輸送城區。目前,全市供水格局中,每天有8萬立方米水源來自于地下水,約占整個用水總量的10%。
水質考驗 96個管網末梢實時監測
當冬季低溫季遭遇干旱,黃河水濁度增加,水質起伏波動大,水質穩定成供水難題之一。21日上午,記者跟隨濟南水務集團水質檢測人員先后來到位于民生大街的回民中學和經十路上的濟南傳染病醫院取樣檢測,這是全市96個管網末梢檢測點中的兩個。
據了解,為適時掌握供水水質,水務集團在人流量較大、用水量大、并且具有代表性的地點選定取水點、實時監測水龍頭水質。公司實行日監測,周監測和月監測制度,日監測主要測試余氯、濁度、大腸桿菌等主要指標,周檢測和月檢測則進行42項指標的系統性檢測。據水務集團相關人員介紹,該集團已通過水質檢測機構能力等級A級評審,具備國家飲用水106項指標的檢測能力。“去年一共進行兩次檢測,結果均達到國家標準要求,完全合格。”該人員說。
不斷嚴峻的供水形勢也增加了制水企業的壓力,鵲華和玉清兩大主力水廠供應趨近飽和狀態,且隨著持續干旱,黃河水濁度增加。泉城水務公司及時調整生產工藝,增加沉淀池藥劑投放量,確保水質處理穩定。
意識不強 居民浪費現象仍較嚴重
面對嚴重的保泉形勢,不少市民大聲疾呼節約用水,相關部門更是密集出臺“搶救”措施。然而,記者隨機調查部分市民發現,在家庭用水方面市民節水意識仍較為欠缺,在做飯、飲用、清潔洗滌、洗澡等方面,很多市民并沒有因保泉形勢嚴峻而關注用水變化。
濟南水務集團相關人員介紹,近年來,部分大型企業紛紛外遷,城市用水主要以居民用水為主,占用水總量八成以上,服務人口約300萬。據此粗略估算,我市人均日用水量范圍在190L—230L之間。跟南方城市相比,我市居民用水量并不少,居民節水意識仍需提高。 (本報記者 陳加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