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消費者“砍價”已成習慣
據了解,來自全國凈水行業的投訴案件中,多以質量為多,在價格方面的投訴相對較少。買家居、家電、買瓷磚以及近年興起的水家電打折是正常現象,很多國內消費者也接受“砍價”這一過程。然而在“國外的市場沒有討價還價這玩意兒,作為一個成熟的、知名品牌,不應該隨便打折,銷售員應該把精力都放在介紹產品、提供貼心服務上。”就目前國內眾多行業都會采用先標虛價,后討價還價,再打折的消費模式似乎吻合了不少國內市民的消費心理,說句實話大部分消費者并不喜歡討價還價,并且會因為摸不著“價格黑洞”而感到不心安。曾在國美電器工作多年的相關負責人周小姐告訴記者,有很多購買家居產品的消費者反映因為不內行,對產品的成交價格“沒底”,導致購置產品時不得不貨比三家,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
其次:渠道管控能力低致統一定價難
隨著家庭凈水行業的發展、凈水產品品類雜、非標準產品多、貨源渠道多元,售后運輸、安裝成本也因區域而不同,難以形成完善的價格體系和價格監管手段。即使廠家規定了統一的市場價格,由于產品尺寸不一致、不同區域經銷商的促銷行為、運營成本的不同,每個區域的最終售價也有所不同。除了促銷活動定‘死價’,一般商家都會根據租金成本、后勤配備成本或多或少打折。實行“明碼實價”操作性低,意義不大,而最關鍵的難點在于當前凈水器市場產品未形成標準,商家運營成本不透明,廠商對貨源渠道的管控能力不足。明碼實價”的可操作性。經銷商、代理商投入的成本不同,銷售價格難免有差別,‘明碼實價’可以先從各區域間價格差異減小,各時間段價格變動降低等開始推行,逐漸實現實價銷售。
再次:“明碼實價”仍可暗箱操作
隨著凈水行業高端品牌聯盟提出“明碼實價”后,旨在把品牌的精力轉移到提高管理水平、品牌對產品質量的關注和消費者服務質量上來。當前凈水器代理商還持著粗放型市場營銷思路,多數通過定期“價格戰”、“促銷戰”促成營業額,通過成本價與銷售價之間的價差獲取暴利。但也有人認為,廠家標出實價仍不能遏制代理商之間“促銷惡戰”,暗箱操作或會變相進行。“商家降低售價,不打折后,促銷噱頭就是送禮品、補貼現金等優惠手段,消費者也會比拼品牌間的優惠程度選擇購買。”而另一個值得擔憂的問題是,商家將減少安裝、運輸、保修等附加服務變相降低運營成本。
最后:歸根結底還是凈水行業市場不成熟
“我認為現在凈水行業實行明碼實價難度非常大。”來自美的家電不愿透露姓名負責人介紹,現在國內凈水器市場并不成熟,同質化嚴重,如果不在價格上下功夫,很多品牌無法生存。不過,明碼實價會不會是未來凈水器行業發展的趨勢?他認為,至少在短期內可能性不大。和家電、百貨等比較成熟的產業相比,凈水器行業目前尚未成熟,行業集中度低。他介紹,以家電為例,行業已經產生了幾大巨頭,能夠帶領行業走向更規范化的明碼實價。凈水器行業品牌集中度低?,F在全國光規模以上的凈水器企業就有上千家之多,再加上規模以下,應該有將近4000家,品牌至少5000個。”他感嘆,這么龐大的行業,管理起來難度其實相當大。他同時告訴筆者者,以美的為例,現在廠家只能為經銷商制定統一的零售價,而折扣大小促銷力度要根據經銷商自己需要進行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