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質量】
實施五項整治實現“保十爭五”
我市空氣質量大多保持在優良狀態,在全國重點城市中名列前茅,然而霧霾時不時到來,影響大家的生活質量。目前對我市空氣質量影響最大的是塵類污染,也就是PM10和PM2.5這兩個指標。
委員建議:監管揚塵油煙使用清潔能源
政協委員任義文建議,要加強施工揚塵監管,施工現場全封閉設置圍擋墻,施工現場道路及材料加工區進行地面硬化、綠化或覆蓋,對拆遷工地采用加濕法作業,以減少揚塵。市區渣土運輸車輛全部采取密閉措施,推行城市道路機械化清掃,增加城市道路保潔頻次。
任義文還建議,要加強垃圾無害化處置管理,禁止垃圾隨意露天堆放,嚴禁城市及周邊地區廢棄物露天焚燒。開展城區餐飲業油煙污染綜合整治,督促城區餐飲服務經營場所安裝高效油煙凈化設施,促使餐飲業油煙達標排放,同時規范大排檔和燒烤攤的經營。
“為了防范霧霾,提升空氣質量,我市應盡快推廣使用潔凈煤技術。”政協委員劉少華建議。
部門連線:加強五個專項整治行動
記者從市環保局了解到,自去年5月以來,我市持續開展大氣污染綜合整治五個專項行動,陸續出臺了《福州市大氣污染防治六項措施》、《福州市環境空氣質量考核及獎懲暫行辦法》等改善環境空氣質量的新措施、新方法。
接下來,我市將落實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空氣質量“保十爭五”的要求,加強機動車尾氣、餐飲業油煙、重點行業工業企業、城區揚塵、城區焚燒垃圾及燒烤等五個專項整治行動,以及閩清建陶業,羅源灣、長樂鋼鐵業及周邊煤電項目污染治理。
【垃圾清理】
清運生活垃圾時間應該提前
目前,福州生活垃圾清運工作大多規定為早上8:00之前完成。市民在19:00丟棄的垃圾,次日早上才會被清運。
另外,我市建筑垃圾受納場有限,亂堆、偷倒現象時有發生,造成對環境的再次污染。在城區的一些背街小路或征遷空地,也存在著垃圾亂倒、垃圾成堆的現象。
委員建議:投放生活垃圾時間應有規定
政協委員蔣啟文認為,我市可規定市民在每天18:00~20:30完成生活垃圾的投放,清潔工在20:30~22:30將生活垃圾全部運至中轉站。
“要使垃圾分類投放逐漸成為公民的自覺習慣。”黃定杰委員建議,新建小區要規劃垃圾回收站,并作為審批和驗收的必備條件;垃圾分類可在部分小區、單位、學校先試先行;可嘗試建立垃圾回收處理補償機制。
政協委員夏寧建議,對建筑垃圾的治理要探索出一條政府少投資、企業有效益、建筑垃圾得到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再利用的新路。對垃圾資源化處置利用項目和企業,給予相關貸款、稅收和補貼方面的優惠。
部門連線:今年建設4個建筑垃圾處理點
市城市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江玉坤表示,生活垃圾清運時間大多集中在夜間,個別地段垃圾桶較多,一次清理不完。問題大的地方,市市容管理局將予以研究。
關于建筑垃圾,我市今年的側重點是對建筑垃圾實施資源化、減量化處理,在高新區、長樂、連江和新店建設4個點。
【水資源】
力爭2018年完成老舊供水管網改造
2011年市政府對城區75條內河實施整治,把截污和景觀改造作為整治的重點,明顯減少了內河的污水排放量,使內河水質得以明顯改善。但是,還有很多河道沿岸的拆遷拆違沒有到位,截污不徹底,給后期建設及維護管理帶來很大的難度。
委員建議:加強內河治理實行“河長責任制”
民盟福州市委會建議,繼續做好內河兩岸建筑物的拆違、拆遷和退距工作。在治理恢復水質的過程中,除減少排污之外,目前采用的引水沖污工程要落實到位,擴大沖污范圍,還可建造可供植物生長的生態駁岸。
治理內河時,還可實行“河長責任制”,同時適當提高保潔員的工作待遇和生活待遇,并對管理的責任人建立考核和獎罰制度。部門連線:改造“四個周邊”迎接青運會
記者從市城建委獲悉,去年我市全力推動城區內河綜合整治工作,重點開展新店、奧體周邊、上下杭、火車南站、橫嶼等片區的內河整治,全年完成投資24億元,已建成濱河綠道20公里。
今年,福州將結合舊屋區連片改造開展內河綜合整治,正在整治或新開工河道將不再單獨拆遷,而是隨周邊地塊的改造建設分段實施。為了迎接全國青運會,我市將重點推動“四個周邊”內河整治,即福州海峽奧體中心周邊、交通樞紐周邊、其他場館周邊、重要城市節點周邊。接下來,福州還將重新布局南臺島內河水網。委員建議:沒有清潔水塔應該予以處罰
政協委員黃定杰在調查中發現,目前在一些老舊小區以及存在二次供水的小區,水塔清潔工作暴露出不少問題,比如沒有履行每年至少2次的衛生清潔,有的小區二次供水清潔不規范。
黃定杰認為,政府應加強對供水企業的管理監管和服務評測。自來水公司要加強、完善小區二次供水水塔的定期清潔、消毒的管理制度和辦法,改進和規范現有清潔、檢查、取樣、檢測、報告、公布等程序。衛生主管部門要不定期對使用二次供水水塔的小區進行檢查,對沒有定期清洗的予以處罰。
部門連線:新建已建管網擬合二為一
“目前我們每年投入8000多萬元用于小區供水管網的建設和改造。”市自來水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公司已經接收、負責全市2997個小區的供水,每年約有1.5萬戶用戶實現“一戶一表”。但在改造過程中,部分小區因為缺乏前期規劃、管線設備資料,給維護管理造成一定的難度。
記者了解到,省住建廳正推動地方政府把各個小區里面的管網進行改造,合格后移交給自來水企業管理,同時建議將新建小區需要開發商建設的管網交由自來水企業。據悉,新建和已建的管網擬合二為一,全部由自來水公司統一建設、統一管理,爭取在2018年逐步完成老舊供水管網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