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烏魯木齊市是一個缺水的城市,今天親眼看到這一切時,才了解到烏市缺水會這么嚴重!”12月15日,烏魯木齊市城市供水價格聽證會聽證代表賴新剛在對烏市水資源和制供水運營建設情況進行實地考察時,了解到一號冰川日益萎縮,烏拉泊水庫蓄水減少,地下水超采,以及甘泉堡水庫及揚水工程的現狀時后,緊鎖著眉頭一副驚呆的模樣。
其實,當日參加水庫和水廠考察的聽證代表都與賴新剛一樣,在了解了烏市水源的現狀后,直言“烏魯木齊缺水喝”。
15日,參加聽證會與會人員在甘泉堡水庫水廠調研自來水生產流程。
新疆都市報訊(記者張向陽 逯風暴 羅立峰攝影報道)
烏拉泊水庫水位一年下降1.6米
三大水庫儲水量10年同期最低
冬日的烏拉泊水庫,一片冰天雪地。新疆都市報記者通過烏拉泊水庫工作人員胡晨媛的介紹,了解到今年烏拉泊水庫的水位比去年這個時候低了1.6米。以烏魯木齊河為主要水源的烏拉泊水庫如今已“入不敷出”。
烏魯木齊市的水源主要有冰川融水、地表徑流和地下徑流等不同形態。其中,烏魯木齊河、頭屯河上游的天格爾山及東部的博格達山冰川資源儲量為73.9億立方米,年均消融量為1.23億立方米。而地表水共有46條,均系內陸河,分別屬于烏魯木齊河、頭屯河、白楊河、阿拉溝、柴窩堡湖5個水系。
這5大水系中,白楊河水系、阿拉溝水系、柴窩堡湖3條水系分布在達坂城區。由黑溝河、阿克蘇河、高崖子河匯流而成的白楊河流域水資源利用率不足30%。頭屯河目前只向八鋼區域供水,其余地表水供應的重擔,則全部落在了烏魯木齊河“身上”。
作為烏魯木齊河源頭的天山一號冰川,在1962年—2009年的47年間,其面積從1.95平方公里減少到1.65平方公里,減少了15.7%。近年來每年都以4到8米的速度退縮。
胡晨媛表示,12月15日,烏拉泊、紅雁池和大西溝三大水庫的總蓄水量為3737萬立方米,是烏魯木齊市10年來同期蓄水量的最低值,跟去年相比,三個水庫的總庫容減少了2880萬立方米,這也意味著2015年烏市城市地表水供應將面臨非常緊張的局面。
地下水水位一年下降一米
柴窩堡水廠已成備用水源
與此同時,烏魯木齊的地下水水位也在不斷下降,超采嚴重。
柴窩堡湖作為烏市重要的地下水水源地,七八年前,記者來到這里時可以劃船,12月15日,記者再次來到這里時,感覺這里就是一片特別荒涼的“草地”,與以前曾經碧波蕩漾的柴窩堡湖相比已完全兩樣。
柴窩堡水廠廠長王俊對柴窩堡湖水位下降感受最深。毗鄰柴窩堡湖的柴窩堡水廠,分為一廠和二廠,分別取用柴窩堡湖西北水源地地下水源和柴窩堡湖西南水源地地下水源。2002年,開采37米深就可以抽到水,而現在開采49米深才能抽到水,12年來,水位下降了12米。為了改善柴窩堡湖日益萎縮的現狀,2013年8月開始,烏市決定對柴窩堡湖的兩大水廠實施限采,柴窩堡水廠目前已經成為城市的備用水源,日生產的水量由18萬立方米降到了8萬立方米左右。
據介紹,上世紀90年代初,柴窩堡湖湖面面積3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米,最深處約7米,水平如鏡。而從2004年到2012年間,柴窩堡湖周邊地區用于農業灌溉、生活自用水源、工業用水的地下機井增加了400余眼,其開采量遠遠超出地下水源補給量,地下水嚴重超采,地下已形成87.68平方公里的漏斗區,地下水位下降了8到12米。目前,柴窩堡湖湖岸后退達20米,湖面面積減少了近10平方公里,周邊濕地減少了300多平方公里。
2013年,同樣是地下水水源地的甘河子抗旱應急井群不得不轉變身份,正式從備用水源地變為烏魯木齊日常供水水源地。
除柴窩堡湖區域外,烏拉泊水源地、西山片區、米東區等地都出現水位下降現象。數據顯示,目前,烏魯木齊市年超采地下水近1.2億立方米,超采總面積431.1平方公里。
揚水工程讓水往高處流
新建供水工程價格高昂
12月15日,聽證代表來到甘泉堡水庫及揚水工程工地。這里被很多人視為烏魯木齊改變缺水現狀的一根救命稻草。
甘泉堡第一水廠廠長趙東升介紹,2012年6月,該調水工程一期已實現向米東區工業園區供水10萬立方米,在烏魯木齊水業工程史上首次實現了“水往高處流”。二期項目于2013年開工建設,2015年3月凈水廠可正式形成日處理能力20萬立方米的規模,為實現向城區供水提供了水量的保證。
甘泉堡揚水工程是為了緩解城北區域包括米東區極為緊張的用水矛盾需要而建設。計劃3年后甘泉堡水廠供水規模達到40萬立方米/日,以保障喀什路以北、米東區、城北新區等區域的城市供水服務保障工作,遠期規劃還將建設甘泉堡第二水廠,計劃供水規模為40萬立方米/日,目前前期建設準備工作已經啟動。
當日,聽證代表了解到,這里的供水情況并不簡單,水先從水庫提升到水廠,經處理后通過四級泵站提升,才能將水送至米東化工園區的“760”高位水池管理站,然后實現向米東區供水,整個輸水過程中,水提升了288米。
趙東升無奈地說,根據測算,甘泉堡揚水工程的供水成本為3.57元/立方米(按2013年日最高供水量7萬立方米核算,不含折舊),工程竣工后計提折舊價格會更高。
水資源占有量不足國際警戒線1/3
城市用水量卻在年年破紀錄
烏魯木齊市水資源先天匱乏,水資源的短缺形勢日益嚴峻,那么到底有多嚴峻呢?
根據《2013年度烏魯木齊市水資源公報》數據顯示,2013年度烏魯木齊水資源總量為9.74億立方米,按335萬常住人口計算,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約為291立方米,不足國際公認的人均10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線的三分之一,不足全國人均水資源量的七分之一,僅為全疆人均水資源量的十五分之一,屬典型的資源性極度缺水城市。
按照烏市城市總體規劃,預計到2015年,用水總量將達到12.2億立方米;到2020年中心城區人口規模控制在400萬人以內,用水總量預計將達到15億立方米。也就是說,到2020年,烏魯木齊水資源將存在4億立方米的缺口。
一方面是水資源嚴重不足,另一方面則是用水量逐年增多,2010年,烏魯木齊市最高日供水量74萬立方米;2011年為90萬立方米;2012年為100.4萬立方米;2013年達到107.3萬立方米。2014年8月16日,日供水量達到了110萬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