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湖南城市供水水質監測網瀏陽監測站工作人員,到8戶安裝了凈水器的市民家取水樣,分別抽取了經過凈水器凈化和從水龍頭中流出的自來水水樣,進行了色度、渾濁度、Ph值、耗氧量、亞硝酸鹽氮、電導率、菌落總數、總大腸菌群等項目的檢測。昨日,檢測結果出來,4個凈化水樣檢測結果較好,但另外4個凈化水樣個別項目檢測結果還不如自來水。而在前期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幾乎每種凈水器的宣傳中,都會宣傳最為基本的三個功能,即吸附泥沙、殺滅細菌、去除重金屬。
檢測項目一
吸附泥沙效果都比較理想
“幾乎所有的凈水器,凈化第一道關就是吸附水中的泥沙等不溶解性的雜質。”瀏陽水質監測站工程師劉武中介紹,在此次對水樣的檢測中,渾濁度值的高低便能看出水中不溶解性雜質(即泥沙、鐵銹等)的多少。檢測顯示,8臺凈水器凈化后的水渾濁度均低于自來水,其中7個凈化水樣的渾濁度為0。
“這說明市場上的凈水器,吸附泥沙的效果比較理想。”劉武中說,凈水器中的PP棉濾芯主要起到吸附泥沙的作用,因此其效果的好壞,還與是否定期更換濾芯有關。
渾濁度不為0的水樣取自市民張女士家,昨日,記者聯系到張女士,她說家中的凈水器已經使用快兩年時間,但卻一直沒有更換過任何濾芯,而在購買時商家建議她3至6個月更換一次PP棉濾芯。而更換過凈水器濾芯的市民均表示,白色的PP棉濾芯換下來時已呈明顯的泥巴色。
檢測項目二
殺滅細菌凈化后的水菌落總數反倒超標
盡管在吸附泥沙這一項上,凈水器的效果都不錯,但檢測的整體情況卻不樂觀。
在菌落總數一項上,有3個凈化水樣檢測結果高于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而在這3個家庭的自來水龍頭中所取的水樣,都在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之內。這也就是說,原本合格的自來水,從凈水器中出來以后,反而不合格了。
檢測結果顯示,凈水器的凈化效果和價格并不成正比,在菌落總數一項,其中價格最高、近萬元的那臺凈水器,水樣中菌落總數已經超過了生活飲用水標準。
此外,在PH值的檢測上,其中1個凈化水樣的PH值僅為4.73,低于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6.5至8.5),這也就是說通過這臺凈水器凈化的水呈酸性。昨日,記者與這臺凈水器的使用者肖先生取得聯系,證實這臺凈水器安裝了反滲透RO濾芯,所制出的水是純凈水。但4.73的PH值,也低于瓶裝飲用純凈水衛生標準(5至7)。為進一步確認這項指標,劉武中表示,將到肖先生家中取水樣復核。
除重金屬只有兩個凈化水樣接近純凈水標準
在此次檢測中,盡管沒有檢測重金屬一項,但凈水器到底能不能去除水中的所有重金屬,從電導率一項便可知一二。
劉武中介紹,電導率的高低,主要是由水中的溶解性雜質決定,這就包括鐵、錳、鋅等元素,以及一些難以被人體排出的重金屬,還有氯離子、碳酸根離子、硫酸根離子等。
在電導率檢測一項,8個凈化水樣,只有兩個樣品的電導率明顯降低,接近純凈水(純凈水中所有的礦物質、金屬、重金屬全被過濾掉);其他6個凈化水水樣的電導率一樣,與自來水持平。
“對于凈化器去除水中重金屬,沒有多大含義。”劉武中表示,近年來政府部門加大對瀏陽河的整治力度,城區自來水原水都很少能檢測出重金屬,經過制水工藝線后,城區自來水中的重金屬大大低于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本次涉及的檢測數據只針對本次檢驗樣品)
專家提醒
凈化成堿性水只是噱頭
“我家那臺凈水器出來的是不是堿性水?”市民王女士由于平時胃酸比較多,因此花費了近萬元安裝了一臺凈水器,“銷售人員說這臺機子能制出堿性水,而堿性水能保持體液酸堿平衡,消除自由基,促進新陳代謝,增強身體免疫力。”檢測結果顯示,她家的凈水器凈化水樣PH值只有6.91,而在她家抽檢的自來水水樣的PH值也有6.84,變化并不明顯。
“所謂的弱堿性水,大多是商家宣傳噱頭。”劉武中介紹,人體的胃酸PH正常狀態下1.0左右,喝水后能達到3.5左右,再多的弱堿性水也基本不可能將胃里的環境變成堿性。
此外,不要迷信凈水器能往水中添加人體所需的礦物質。因為人體攝取礦物質來源主要是食物,每千克牛肉礦物質含量相當于30千克標準礦物質水所含的微量元素量。
使用凈水器需養成好習慣
“需要給市民灌輸的一個概念是,凈水器的凈化效果,不僅與機子本身質量有關,與市民的使用習慣也關聯密切。”劉武中表示,而為了保證凈水器的凈化效果,凈水器的保養、清洗、濾芯的更換必不可少,因為當濾芯吸附過多的雜質后,吸附能力飽和,不但達不到凈化效果還容易產生二次污染,影響水質。
此外,市民在購買凈水器時,了解服務商的安裝服務和售后服務,知曉產品后續更換濾芯耗材的成本和方式;也希望銷售凈水器的公司加強服務,主動提醒和上門更換。
新聞延伸
凈水器行業標準眾多缺乏國家強制性標準
今年8月1日,《家用和類似用途飲用水處理內芯》和《家用和類似用途飲用水處理裝置》兩項關于凈水家電的新國家標準正式實施。但這兩項新國標僅為推薦性標準,并非強制性標準,對于目前魚龍混雜的家用凈水行業來說,威懾力有限,難以在短期內起到實質性的作用。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我國已有凈水設備企業3000多家,年產凈水設備3000多萬臺,年產值超過300億元,且連續3年每年以30%左右速度增長。然而,業內人士透露,由于行業準入門檻低、產量大,加之企業小、品牌少、組(拼)裝的多,目前存在凈水器產品質量良莠不齊的現象。
業內人士指出,家用凈水器的生產不是無標可依,而是標準太多,偏偏分類和規定不夠詳細,“針對不同的技術類型的凈水器應有專門的標準,目前僅有一般性的標準。”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