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重慶頻道10月27日電 “水流入水缸,沒得任何渣渣草草,而且水不用沉淀,直接可做飯洗衣服。”10月22日,奉節縣五馬鎮安靜村4社村民賈普武說,是現在的政策和干部好,終于用上干凈、衛生的自來水。
近幾年來,該縣五馬鎮以群眾需求為基點,充分發揮群眾在水利民生實事建設中的話語權、參與權和監管權,人飲工程和山坪塘整治建一處成一處發揮效益一處,實實在在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果。
“水池是今年2月開始建設的,五馬鎮安靜村作為全縣‘1+7’農村項目水利試點工程,以10戶左右聯建1口小水池,采用分散式人飲工程供水。”五馬鎮安靜村村主任冉維山說,該工程從水源確定、方案規劃,包括聯建戶組合、土地調整、投工找平、管理維護等方面,均由群眾說了算。
“一口小水池平均只要20—30天的時間,投資累計約1.2萬元。”五馬鎮黨委書記潘萬山介紹,政府只提供材料款和到院壩中心點的管道,其余全部由受益農戶自行解決。該水池最大的優點就是建成時間快,特別是土地征用、青苗補償等問題均由本地群眾自主調解。
冉維山說:“以10戶為基本點,每口小水池都有一名主要負責人,主要調節外出務工受益戶,未參加建設的村民,只要享受成果,必須按照建設水池的造價進行投資,然后通過村民小組會認可,做到公平公正。”
筆者在五馬鎮安靜村一口小水池現場看到,每口小水池約2~4米長、1米寬,每口水池儲備水量約10立方米左右。
該縣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每口小水池的支撐水源主要來自附近3~5公里的山泉水,通過PE管接通到池內,然后再接通到院壩,老百姓只需準備院壩到戶的水管。”
據測算,按照分散式飲水池建設,人均投資300無左右,真正實現了投資少、質量高、效益好、群眾滿意的“四贏”目標。
安靜村4社受益戶胡輝平說:“政府將工程全部交由受益群眾直接實施,避免了中間環節,群眾全程參與、監督,在建設中嚴格把關,工程質量和進度、安全都得到了保障。”
在采訪途中,筆者巧遇受益戶李國秀正洗衣服。李國秀說:“以前洗衣服全部要背到1公里外的河溝清洗,人飲用水全部靠挑,而且水質不怎么好,渣渣草草比較多,自從用上水池的后,洗衣服可以在家門口,飲水到廚房,生活條件得到空間的改善。”
據統計,該縣五馬鎮安靜村共投資55萬元,其中財政投入材料款45元,群眾自籌資金及投勞10萬元,共建設32口小型水池,解決了5個社325戶1570人的飲水困難。
“對于分散式供水工程由受益戶自主議定管護責任,輪流對引水管道進行維護,定期對池底進行清洗保潔,確保飲用水安全衛生,每戶安裝閘閥節流,不收取水費。”潘萬山說,通過受益群眾協商的方式,真正將民生工程發揮效益,使用長遠,實現了“三分建、七分管、十分用”的目標。
“政府只投入1900元材料款,新建1口小水池,解決了8戶25人的飲水困難。”五馬鎮安靜村1社社長李碧俊說,貫徹縣委、縣政府出臺《奉節縣人飲工程建設實施細則》,有效解決了居住分散群眾的飲水難題。
10月上旬,在安靜村試點的32口水池順利通過縣水務局的驗收。
潘萬山說,安靜村試點之所以能成功,主要是確定了“10戶聯建、分散供水、政府補助、群眾自建”的模式,廣泛征求群眾意見,統一思想,共同出力。
目前,該縣五馬鎮按照縣委出臺的“1+7”農村項目建設管理辦法,該鎮在安靜、廣龍、樟林、茅壩等村正在加緊建設分散飲水供水工程,因為村民自己受益,廣大群眾的積極性空前高漲。
該縣縣水務局局長姜正富說:“在人飲工程中,特別對分散飲水方式首先要考慮最困難村、貧困村、水資源匱乏村,重點解決枯水季節到處找水吃、滿足不了用水需求和原來的飲水工程管線長、冬天霜凍損壞管理而飲水困難的村。”
“通過分散飲水方式建設的水池,通過驗收后,水務局將按照每戶補助1200元進行補貼。”該縣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充分放手放權,讓群眾知根知底,效益發揮明顯。
目前,該縣在31個鄉鎮開建分散式人飲工程,該縣水務局今年擬投資400余萬元,擬新建分散式人飲工程供水350處,解決12000名山區群眾的飲水問題。截至10月上旬,全縣建成分散式人飲工程供水200余處,解決近7000人飲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