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永泰介紹村里的“善行義舉榜”。
文/片 記者 張帥 陳偉 通訊員 馬光仁
歸德鎮(zhèn)前胡村黨支部書記胡永泰,今年已是77歲的高齡,仍堅守在村黨支部書記的崗位上。他四十年如一日,把全村發(fā)展和村民利益放在首位,立足山區(qū),發(fā)展經(jīng)濟,改善民生,被村民形象地稱為“不老松”。
打機井修水庫,全村灌溉面積達到400余畝
前胡村位于坦山腹地,“坦山吃水貴如油”是這個山區(qū)自古以來的真實寫照。1971年胡永泰任支部書記時,全村800多畝土地,完全是靠天吃飯的旱地。風調(diào)雨順時,莊稼還有收成,天公不作美,趕上干旱時,則會顆粒無收。干旱之年,有的村民外出乞討,大多數(shù)人家吃了上頓沒下頓,樹葉、野菜、樹皮都成了村民的食物。
經(jīng)過研究,村委會決定動員全村打井修水庫,改變窮面貌。胡永泰多次到上級水利部門,學技術(shù),協(xié)調(diào)資金。回到村里,他又帶領(lǐng)村委村民齊上陣,采取人、畜、機三結(jié)合的方式,克服種種困難,花了5年時間,建成了一座蓄水8萬立方米的水庫,地下水渠400多米,灌溉面積達到了200余畝。
水庫建好了,為了能夠?qū)崿F(xiàn)機灌,胡永泰又開始帶領(lǐng)全村打機井。山區(qū)打井,選好井眼是關(guān)鍵,不然打出一口廢井,勞民傷財。胡永泰四處走訪,請專家,號水脈,打出了四眼深井,后來又對水量小的機井進行了加深,并重新鋪設了3000米的地下管道,現(xiàn)在全村灌溉面積達到了400余畝。
帶頭自籌資金改善村里硬件設施
以前前胡村的街道,坑洼不平,十分狹窄。每當趕集的日子,人擠人,自行車都很難通過。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前胡村加寬了東西中心街,南北商業(yè)街,拆除了通街障礙的50多間房屋,進行了道路硬化,解決了群眾出行難的問題。現(xiàn)在,前胡村的小商業(yè)街,商鋪飯店應有盡有,給村民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方便。
為了方便村民晚上的出行,胡永泰與村委干部又自籌資金在主要街道上架設了路燈,安裝了監(jiān)控設備。2013年,在上級財政支持下,前胡村蓋起了600平米的文化大院和800平米的幸福院,總投資20多萬元。
村委換屆前,要再為村里辦件實事
年近八旬的胡永泰,一個干瘦的小老頭,給人的印象是精神矍鑠,言語風趣,緊跟時代潮流。40多年的酸甜苦辣,遇到的困難,群眾的不解總歸還是存在的。
2005年濟荷高速開工,服務區(qū)征用了前胡村167畝土地。村里謠言胡永泰貪污了占地款,個別不明真相的村民上訪“舉報”,導致胡永泰在2006年5月辭去了村支書。
后來經(jīng)過調(diào)查,胡永泰并未貪污占地款。2007年前胡村黨支部換屆,胡永泰再次當選。“大家又選我這個老頭子干,很感謝大家對我的信任,群眾心里最明白,我到底是黑是白,我問心無愧。”胡永泰說。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胡永泰對踐行群眾路線很有感觸。“只有真心從村民的利益出發(fā),心里總是想著村民的事,為大家伙謀福祉,大家就會擁護。”一個從小生活在山村的人,一個有著57年黨齡的老共產(chǎn)黨員,一個干了40多年的老支書,胡永泰實際行動展現(xiàn)了平凡崗位上的堅守和價值。
對于將要進行的村兩委會換屆,胡永泰說:“今年我向村里承諾的兩件事,才辦完了一件,就是建起了幸福院和文化大院,另外就是將村東的一眼機井再深打100米,達到360米,讓群眾吃上這口水井里的優(yōu)質(zhì)自來水。現(xiàn)在,我得馬上著手找打井隊,辦好這件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