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水利部發文大力開展7省市水權交易試點工作,試點內容包括水資源使用權確權登記、水權交易流轉和開展水權制度建設三項內容,試點時間為2-3年。
據中國證券報報道,水利部要求8月底之前將水權試點實施方案報至水利部,試點方案由水利部和試點地區省級政府在10月底之前批復完畢,這標志著我國水權交易工作將全面展開。
東興證券認為,水權交易制度將有效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我國憲法規定,水資源歸國家所有,因此國內水權交易的客體主要指水資源的使用權和收益權。明確水權交易的客體后,水權交易市場可以充分發揮市場在水資源配置中的導向作用,形成以經濟手段為主的節水機制,不斷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從國外水權交易的情況來看,從成熟國家的經驗來看,水權交易由州政府進行管理和協調;基本上是完全市場化交易,水權價格的形成也是由市場主導,水權市場具有良好的價格發現和資源配置功能。
我國水權交易試點已穩步開展,但仍然存在問題。2000 年的東陽-義烏水權交易是中國首例水權,之后寧夏、內蒙古等部分省市也開展了水權交易的嘗試。目前我國水權交易還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初始水權尚未明確;水權交易平臺建設滯后;水權保護和監管制度、用途管制制度等尚需健全;水資源監控能力不足等。
水權交易推進進入加速期。2013年以來,政府頒布了一系列措施,水利部在系統內部印發了《水利部關于開展水權試點工作的通知》提出在寧夏、江西、湖北、內蒙古、河南、甘肅和廣東7 個省區開展水權試點,表明當前政府對于水資源問題的重視,水權交易作為水資源保護的重要手段有望加速推進。
東興證券認為,水權制度建立和水權交易市場形成,將使水資源價格顯化并提升,同時用水端有動力節約用水將多余的水量出售,因此對于污水處理公司,節水設備、工程公司將構成較大利好。水權交易的建設需要基礎系統的保證,尤其是水量和供水的監測,是水權交易的基礎性工作,因此供水監測設備將迎來爆發機會。建議關注巴安水務、聚光科技、國中水務、萬邦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