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余曉辰
一個個安裝在水庫、河道、閘泵的傳感器,全天候無死角地感知并傳回降雨、水位變化信息。通過這一雙雙“眼睛”,工作人員只需在電腦前輕點鼠標,就能實時了解河網相關信息。昨天上午,在國際會展中心4號館的弘泰水利展區,工作人員現場模擬遠程控制姚江大閘閘門起落的逼真畫面,引得眾多參觀者駐足。
“針對洪澇災害、城市供水用水以及水質水環境惡化等問題,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就能‘運籌千里之外’。”寧波弘泰水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總工程師余麗華介紹。記者在該企業研發的“寧波智慧水利云平臺”上看到,氣象預報、臺風路徑、實時雨量、內河水位等數據一應俱全。結合大數據和專業模型,云平臺還能對臺風、暴雨、山洪等各種突發事件進行預警預報,為水利工程制訂智能調度方案,為指揮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經過多年水利信息化建設積累,目前全市已建有雨量監測站超400個,水情監測站點近200個,主要視頻監控點近500個,水利物聯網覆蓋城市各個角落,有效地支撐了現有防汛減災、水資源管理和水文觀測等業務要求。
有了遍布全城的“眼”、“耳”和裝載大數據的“智慧大腦”,越來越多的“五水共治”智慧場景正在變為現實:“河長指揮”、“城市內澇監測預警”等移動應用助力河道巡檢及投訴問責;易澇小區居民通過手機能及時接到積水情況預警……一道道無形的智慧堤防正在城市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