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我們沿著鄉村道路,到達南渡江龍塘壩,這里是龍塘飲用水水源地。取水口在南渡江龍塘壩上游約340米處河心。
在龍塘水源廠,兩個水泵晝夜不停地工作,為下游水廠提供源水。在水源廠的二樓,有一個自動監測站,這是2011年海口市投入218萬元建成的,監測站將自動監測水溫、pH、溶解氧、濁度、電導率、高錳酸鹽指數、氨氮、總磷、總氮、總有機碳、揮發酚等11項指標,每4小時采樣分析一次。
8月19日12時,監測顯示器顯示,揮發酚0、溶解氧6.54(mg/l)、濁度62.1、氨氮0.058(mg/l)、COD6.44mg/l……技術員邢華介紹,所有指標都達到了國家標準。這些數據將全部實時傳輸到國家環保部。
“除了自動監測,每個月還要進行手工監測,達65項指標。每年還要進行一次水源地水質評估,監測項目為110項。”海口市環保局總工程師宋延巍介紹,龍塘水源廠服務19年來,水質一直保持在三類標準以上。
在水源廠的一個角落,記者發現了一個玻璃缸,一群金魚正在活潑的游來游去。“這叫生物監測魚缸。”海口市水務集團質量安全部王芬說,監測指標再多,也是有限的,通過生物監測,可以及時發現意外情況,實現多方位、多角度監測。
龍塘源水,經取水泵站加壓后送至米鋪水廠和儒俊水廠。當源水達到米鋪水廠后,首先進入加氯車間。米鋪水廠經理賀純介紹,在這個車間,將殺滅水中的藻類、浮游生物,并防止構筑物長青苔等。通過加氯車間消毒后的水,再進入加藥車間、沉淀池、五閥濾池等,除去水中的雜質。
當天,在五閥濾池車間,一個濁度自動監測儀器顯示,沉淀水濁度為3.556度,經過二期濾后水濁度為0.183度。而國家標準為小于或等于1度。經過五閥濾池處理后的水,還需要加氯消毒,然后被送到兩條管府城、龍昆道,進入海口100多萬戶居民家中。
“每天,我們要對出廠水和末梢水(即居民家中水)進行監測。國家標準為9項,我們增加了氨氮和Ph值2項,共11項指標。”米鋪水廠水質監測中心主任宋飛介紹,每個月要監測38項指標,每年要監測71項指標。
除了水廠自檢,海口市水務局每個月要進行抽檢、海口市疾控中心每兩個月進行檢測,省國土環境資源廳與省水務廳每年要進行2次水質督察。
海口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出具的最新米鋪水廠水質檢驗報告顯示,色度、渾濁度、鋁、鐵、猛、汞、氯化物、硫酸鹽、砷、菌落總數、總大腸菌群等指標均符合國家標準。
目前,海南省已經形成了立體水質監測體系,實現了水源、水廠、管網水3層保護,監測指標共180多項。(記者況昌勛 通訊員顏毓南 徐良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