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武漢市中心城區排水防澇專項規劃(2012~2030)》在網上公示,這意味著,截至2030年,總規劃面積達1526平方公里的管理范圍的排水防澇體系,將基本按照這一規劃標準執行。
《武漢市中心城區排水防澇專項規劃(2012~2030)》是充分結合武漢市水情、雨情特點制定的地方性標準,具有極強的本土特色,且與國家標準吻合。它在還清歷史欠賬的前提下,對全市排水體系做了中長期規劃,以排水為初級階段,以防澇為終極目標,不僅對城市排水管、渠、泵站等基礎設施的投入與建設做了詳盡的規劃,更強化了對排水防澇設施的管理和維護及對應急體系的持續完善。
此次規劃結合區域發展和排水防澇需求,將中心城區劃分為22個系統(水系)分區,匯流總面積將達2095.3平方公里。到2030年,武漢市中心城區22個排水系統新建出江泵站10座,改擴建出江泵站25座,系統總抽排規模由2012年的903立方米/秒提升至2258立方米/秒。中心城區的45個湖泊,規劃均納入城市排水防澇體系,調蓄總面積近210平方公里。按湖泊景觀及生態功能要求的不同,不同湖泊的調蓄深度控制在0.5米~1.5米之間。本規劃首次引入“徑流控制”概念,作為對項目開發的量化考核指標,即針對新建區、已建擬改造區、已建不改造區的控制條件和湖泊匯水區、湖泊灰線區的控制需求,提出不同區域、不同用地類別的徑流控制目標。 記者陳紅梅 通訊員劉元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