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8日訊,放水、裝瓶、加試劑、密封帶走……石景山自來水公司檢驗員徐黃波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時不時看看手表,他要趕在4小時內將3個取水口的水樣送檢。為了保證本市水質安全,本市采取多種水質監測方法,今天上午,記者首次跟隨檢驗人員,全程目擊城市供水水質監測全過程。
上午8時30分,第一站位于景陽東街的京源學校幼兒部。徐黃波和同事提著兩個大環保袋,敲開了幼兒園的大門。取水點是隨機選取的,簡單溝通后,徐黃波走進幼兒園的洗漱間。“首先要放5至10分鐘的水,因為管道里有一些殘存物質,會影響效果,而且小長假三天沒用水了,放的時間還得長點兒。”說著,徐黃波將水龍頭打到最大處,清澈的自來水嘩嘩流出。
趁著放水的功夫,徐黃波打開環保袋,小心取出20個大大小小的瓶瓶罐罐,分三堆擺放。為了保證水樣安全,徐黃波要在4小時內送檢,還要計算路上堵車的時間,時間十分緊迫。“這些瓶子要分成三組,送到三個地方監測。”徐黃波嘴上說著,手里忙著給每個瓶子貼上標簽,“到了檢測站,這些標簽就被撕下來,全部‘盲檢’。”
10分鐘后,放水完成,徐黃波對水龍頭消毒后開始取水。不同的檢測項目,需要不同容積的水樣,只見他一會兒裝桶,一會兒裝瓶,一會兒又用試管裝水,看似毫無章法,實際有條不紊。很快,一堆瓶瓶罐罐被他裝好水樣分門別類放好。隨后,徐黃波和同事又馬不停地地奔赴下兩個取水口——小天使幼兒園和重聚園小區。
按照要求,本市城市供水水質需要進行三級監測:一級是國際城市供水水質監測網北京監測站,二級是位于12個區縣的監測分站,三級是供水單位。三方水樣要打亂順序重新編號進行“盲檢”,并對結果進行對比。
11時許,徐黃波先回到單位留下一組水樣,讓同事馬上開展檢測,然后帶著另外兩組水樣直奔北五環的北京監測站,其他幾家監測分站的水樣也已經在這里等候了。顧不上吃飯,徐黃波又把這些監測站上午取來的水樣放進了后備箱。“這樣的監測每月都有三次,每次都像打仗一樣。”徐黃波笑了笑,一腳油門開上了回單位的路上。
市水務局供水處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本市實現多層級實時監測供水水質網絡:在線監測實現每秒鐘采集監測數據,供水企業生產班組每兩小時監測一次,供水企業實驗室一天監測一次、15天監測一次管網和出廠水質,水質檢測指標從常規9項到全部106項目。市水務局每年對供水企業進行兩次督查,并向市政府相關部門通報督查結果,確保水質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