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開的全國政府購買服務工作會議部署了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推進政府購買服務的改革路線圖,并明確2014年將在全國推廣這一改革。
業內人士指出,政府購買服務改革提速有望撬動巨大市場訂單,在服務業領域加快“去行政化”,通過簡政放權引入民間資本,在緩解政府投資壓力的同時將釋放巨大的市場需求,激活服務業大發展,增加就業崗位,并為社會組織帶來發展的“春天”。
“推廣政府購買服務,通過引進競爭機制,打破行政壟斷等體制性障礙,推動市場化改革,可以有力促進我國服務業開放,催生大量社會組織等市場主體,助推服務業發展,吸納更多社會就業。”財政部副部長劉昆說。
服務業是我國產業結構的“短板”,也是未來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潛力所在。當前,我國服務業發展不充分、層次偏低的問題比較突出,傳統服務業比重較大,現代服務業占比偏低,特別是關系民生的養老、家政、社區服務等生活服務業發展滯后。
此外,我國一年的政府采購金額雖然超過1萬億元,但占GDP的比重仍不足3%,與國際上平均10%的占比仍有差距,尤其是服務類政府采購占全部政府采購比重還不到一成,發展空間巨大。
政府向社會購買公共服務,意味著一些原來由政府直接提供、關系國計民生的公共服務將移交給有資質的社會組織、機構或企業來完成。目前,多地先行探索的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改革正釋放出巨大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