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一到單位,第一件事就是打開內網系統,所有的環評申請都在網上提交辦理,我得把好這第一關。”
江蘇省環境保護廳環評處錢楊告訴記者,“企業催著我們,系統也督促著我們呢,限期辦理完成,一切流程電子化,馬虎不得。”
搭建內網系統、實現網上無紙化辦公,僅僅是信息化建設的一個縮影。
如今足不出戶,發個短信就能打開家中的電視;坐在電腦前輕點鼠標,商品就會送貨上門。短短數年間,寬帶網絡、移動互聯網、新一代移動通信、云計算、物聯網等新興業態的出現及發展,使信息化應用滲透到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
在“中國夢”的架構中,信息化猶如中國夢之翼,是一對“隱形的翅膀”。信息技術無疑正在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倍增器、發展方式的轉換器、產業升級的助推器。
多年來,我國環境信息化工作秉承信息強環保的理念,圍繞環境保護管理需求,在基礎設施建設、業務應用系統建設、信息資源開發和利用、信息公開發布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工作,有力地支撐和推進了節能減排、環境監管監測、生態保護等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也為環保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當前,正處于跨越的十字路口。一方面,環境形勢不容樂觀,而公眾對環境質量的期待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另一方面,僅靠行政手段控制總量排放、改善環境質量、防范環境風險,難度大且進展慢。如何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規范和創新環境保護管理工作,使信息化真正成為環保決策的支撐手段,成為擺在眼前一道待解的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