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并作出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的重要戰略部署。對此,基層環保部門充滿著期待。
期待之一,生態紅線是實線而不是虛線。當前,我國生態安全形勢十分嚴峻,生態系統仍不穩定,生態功能呈退化趨勢。其中,最突出的表現就是生物多樣性下降勢頭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因此,我國劃定并嚴守生態紅線已成為當務之急。
作為基層環保工作者,我們希望早日劃出明確的生態紅線,明晰生態紅線的概念、豐富生態紅線的內涵、制定并完善生態紅線的劃定技術,使生態紅線從一條眾人關注的政策紅線,真正能夠落地,并有明確的地理坐標,成為一條可操作的實線。生態紅線要成為限制開發利用的高壓線,維護生態平衡的安全線,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底線。總之,生態紅線應是不可逾越的雷池。
期待之二,盡快出臺與生態紅線相適應的環境標準。政策出臺,貴在執行。生態紅線劃定后,如果要順利執行,就必須有配套的環境標準和環境政策,否則政策再好也是空談。
而我國區域面積較大,地大物博,物種呈多樣性,東部、西部不同,山區、平原不同,因此,劃定生態紅線相對應的環境保護標準也應不盡相同。因此,建議國家在生態紅線劃定后,在不同地區,要有針對性地制訂并執行不同的生態環境保護標準。
期待之三,嚴守生態紅線,要靠政策,更要靠法律。當前,我國推行生態紅線最大的阻力是保護與發展的矛盾、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矛盾。換言之,是地方政府對發展不顧一切的渴望,對GDP增長的沖動和短視行為。各級政府如果不提高對生態紅線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漠視或無視生態紅線,那么生態紅線的劃定和落地都將是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