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態文明建設進程的加快,各地鄉鎮污水處理廠建設也駛入了快車道。然而,目前已建成的鄉鎮污水處理廠運行還存在一些問題,急需得到解決。
一是建設經費不足。鄉鎮污水處理廠基本依靠政府資金建設,污水管網建設資金無財政專項經費。因缺乏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依據,鄉鎮污水處理費難以開征。二是鄉鎮實際污水處理率與預計目標存在較大差距。部分鄉鎮污水處理廠設計的處理能力較大,而實際處理量很小。或因污水收集管網建設滯后,截污納管率不高,造成“吃不飽”的狀況。三是鄉鎮污水處理廠員工學歷較低,嚴重缺乏管理經驗。四是有關部門對鄉鎮污水處理廠未能有效實施監測和管理。
針對上述問題,筆者認為,應充分調動社會資金參與鄉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運營。
建立托管機制,改革運營模式。絕大部分鄉鎮污水處理廠在規模上屬于中小型,難以產生較大的規模效益。如果按照管理模式進行定崗定員,必然會增加運行成本。另外,鄉鎮污水處理廠管理人員的專業化水平也難以適應新設備、新技術的要求。因此,采用委托制管理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即根據國家制定的法規和標準,將已建好的污水處理設施以承包的形式,委托給專業的環保企業或者專業運營隊伍,由他們負責運行和處理。運營方負責提供新的管理方法和更有效的技術,保證設施正常運行和污染物達標排放,提高污水處理設施的運行效率。委托方向其支付相應費用。對于區域而言,可以考慮由一個運營單位對多個鄉鎮污水處理廠統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