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賠付,一直以來是困擾地方主管部門及受害群眾的煩心事。不過,隨著地方政府對環境污染責任險(下稱“環責險”)的引入,一個更為妥善的解決渠道正展現在公眾面前。
近日,青島市環保局公布的信息顯示,當地12家企業正式進入第一批試點購買環責險名單。同時,該部門還公示了環責險保費、賠償等各個環節的操作方式。這意味著,青島已經成為全省第一個試水環責險的城市。
“現在我們已經確定了第二批61家試點企業,計劃在7月底完成第二批試點企業的投保簽約。”24日,青島市環境保護局監察支隊副支隊長黃潔清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政府準備用2到3年的時間將環責險的試點工作全面鋪開。
不過,作為目前仍由政府主導推廣的險種,環責險的推進尚存諸多難點。
“這個險種在我國的發展一直是雷聲大、雨點小。雖然目前的保費門檻較低,但由于企業認識不足,保險公司無利可圖,這一險種發展滯緩。”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院長郝演蘇接受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推動環責險的發展,還要做到政府政策扶持、企業增強社會責任感、保險行業信息共享等多方面的完善。
近日,青島市環保局公布的信息顯示,當地12家企業正式進入第一批試點購買環責險名單。同時,該部門還公示了環責險保費、賠償等各個環節的操作方式。這意味著,青島已經成為全省第一個試水環責險的城市。
“現在我們已經確定了第二批61家試點企業,計劃在7月底完成第二批試點企業的投保簽約。”24日,青島市環境保護局監察支隊副支隊長黃潔清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政府準備用2到3年的時間將環責險的試點工作全面鋪開。
不過,作為目前仍由政府主導推廣的險種,環責險的推進尚存諸多難點。
“這個險種在我國的發展一直是雷聲大、雨點小。雖然目前的保費門檻較低,但由于企業認識不足,保險公司無利可圖,這一險種發展滯緩。”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院長郝演蘇接受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推動環責險的發展,還要做到政府政策扶持、企業增強社會責任感、保險行業信息共享等多方面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