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長江有了第一份整體“體檢”報告:長江干流岸邊污染帶達600多公里支流污染嚴重,長江生態系統也在不斷退化。
????要改變長江污染,最該反思的是如何減少和杜絕跨省、跨流域、跨地區的河流污染問題。在這方面,萊茵河的有效治理很有啟發性。
????萊茵河流經歐洲9個國家,之所以管得好,一是各成員國對污染的認識都很明確;二是很多人自愿加入到民間環保組織中來;三是決策會議少,執行會議多。決策會議每年召開一次,決定重大問題,但監管和執行會議一年要開70多次,執行效率相當高;四是環保羞恥感在成員國之間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雖然主席輪流轉,但萊茵河保護委員會的秘書長總是荷蘭人。因為荷蘭是最下游的國家,在河水污染的問題上,荷蘭人最有發言權。更重要的是,處于最下游的荷蘭,受“弄臟河水”之害最大,因此,對于治污最有責任心和緊追感。
????僅有12人的萊茵河保護委員會成功保護好了流經9個國家的萊茵河。而流經1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長江,盡管有數萬人管理,卻出現了嚴重的水源污染惡化趨勢,兩相對比,發人深省。
????治理江河污染,我們從來不缺少文件、規定、制度、人力甚至資金,缺少的是有創意的、人性化的、精心設計的有效制度和協調執行力。治理中國江河污染,萊茵河的經驗應該給我們很多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