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廠眾多、取水口分散曾是影響泰州市水源地水質的重要原因。整治行動開展后,泰州市啟動了區域供水工程。全市自來水廠數由270家減至220家,1000噸以下規模的水廠減少61家,1000噸以上規模的水廠增加11家,水源地由268家減少至202家。
對重點污染隱患實施掛牌督辦,是泰州市消除飲用水源保護區內污染源的重要手段。2006年,泰州市將天發漁港、泰州港口岸錨地等10家污染飲用水源企業掛牌督辦,明確整治責任人、督辦責任人、整治要求和整治期限,并在《泰州日報》等新聞媒體上公示。目前,這10家市級掛牌督辦企業已全部完成整治任務。2007年,泰州市又將掛牌督辦10家排污企業,取締日供水1萬噸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二級保護區內排污口,清除威脅集中式飲用水源安全的所有排污企業。
由紀委牽頭,泰州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專項行動已有成員單位22家。各成員單位互相配合,聯合執法,專項整治工作不斷向前推進。對決定取締、關停的排污企業,工商、電力等部門及時采取吊銷營業執照、停水、停電等強制措施,確保企業關停到位;對依法查處的違法單位不按期履行的,及時移送法院強制執行。
泰州市還制定了《泰州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突發性污染事故應急預案》和《泰州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規劃》,全市飲用水源應急處置機制初步建立。各級環保部門積極履職,依法行政,妥善處置各類環境污染事故。2006年1月8日凌晨5時左右,泰州市接到揚中市政府通報,一只裝載465噸濃硫酸的船只于凌晨3時20分在揚中飲用水源取水口附近沉沒。事故發生地距泰州市三水廠取水口僅2公里。事故發生2小時左右,污染已影響到泰州市三水廠水源的水質,并已進入供水系統。泰州市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市三水廠停止從長江取水,同時啟用內河備用水源,保障了市區30萬群眾的飲水安全和社會穩定。
4月12日,全省13個地級市的集中式飲用水源領導小組觀看了泰州市紀實片《為了讓人民群眾喝上干凈的水》,實地參觀了市三水廠長江水源地和姜堰市二水廠水源地保護區整治現場。省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專項整治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何春銀說:“泰州專項整治經驗為全省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專項整治工作提供了‘標桿’,我們將把泰州的經驗向全省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