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在省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三次會議上,省人大常委會視察組做了《關于視察我省南水北調工程水污染防治工作情況的報告》,報告指出我省調水沿線各市(含縣城)建成區有污水直排口149個,每天直排環境的污水量達76.4萬噸。
8月14日至18日,省人大常委會組織兩個視察組對棗莊等4個市進行了視察,查看了南水北調東線主體工程等20多個污染治理和工程建設項目。
報告指出,雖然我省南水北調輸水干線水質已基本達標,但輸水干線的20個支流監控斷面中,仍有2個斷面長期不達標。污水直排環境問題嚴重,調水沿線各市(含縣城)建成區有污水直排口149個,每天直排環境的污水量達76.4萬噸,直接影響調水水質。
針對上述問題,省人大常委會建議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建立完善流域生態環境補償機制。對于污水直排環境問題,省人大常委會建議沿線各市盡快制定實施城鎮污水處理廠和配套管網建設計劃,努力提高管網覆蓋范圍和污水集中處理能力,力爭在調水沿線率先解決。
8月14日至18日,省人大常委會組織兩個視察組對棗莊等4個市進行了視察,查看了南水北調東線主體工程等20多個污染治理和工程建設項目。
報告指出,雖然我省南水北調輸水干線水質已基本達標,但輸水干線的20個支流監控斷面中,仍有2個斷面長期不達標。污水直排環境問題嚴重,調水沿線各市(含縣城)建成區有污水直排口149個,每天直排環境的污水量達76.4萬噸,直接影響調水水質。
針對上述問題,省人大常委會建議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建立完善流域生態環境補償機制。對于污水直排環境問題,省人大常委會建議沿線各市盡快制定實施城鎮污水處理廠和配套管網建設計劃,努力提高管網覆蓋范圍和污水集中處理能力,力爭在調水沿線率先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