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全省有農村小水廠7264座,不少地方一鎮一廠甚至一村一廠,成本高,水源條件差,技術設施落后,水壓低,不能連續供水。沒有規劃超采地下水還容易造成地面沉降。據江蘇省國土資源廳對鹽城、南通、泰州等地的調查,沿海平原大部分地區都有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累計沉降大于600毫米的區域達170平方公里,累計沉降達200毫米的達3000平方公里。部分地區因過量開采地下水,導致海水入侵,地下水質咸化。常熟等地的實踐說明,以優質水源為依托,合理布局區域供水設施,統籌城鄉發展調整規劃,打破行政界限大力發展集中連片供水,實現農村供水設施的共建共享,才能讓農民喝上放心水、方便水、便宜水。
“過去用深井水洗衣服,越洗越硬,越洗越黃,水質較差?!边@是常熟海虞鎮百姓5年前的苦惱。今天,蘇錫常地區區域供水已完成投資超百億元,建成區域供水水廠總規模302萬噸/日,建設和改造進村入戶管網1萬多公里,自來水流進所有規劃鄉鎮數百萬農村居民家中。城鄉聯網供水、封填深井的實施,也使蘇錫常地下水位全面回升,地面年沉降速率控制在10毫米至15毫米范圍內,初步遏制了地質災害的發生發展,也保障了京滬鐵路、滬寧高速等重大基礎設施的安全。
與分散布局、獨立運營相比,區域供水還節約了大量建設資金和運行管理費。例如,原錫山市計劃建設錫東供水工程解決25個鄉鎮供水,總投資8.35億元;區域供水后,7億元就解決了原錫山市所有鄉鎮的供水。
2005年底,蘇錫常地區所有規劃鄉鎮實現了聯網供水,在統籌城鄉發展的同時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一是改善了城鄉供水水質;二是置換水源,有效控制了地下水過量開采;三是避免了供水設施重復建設;四是有效引導小城鎮的建設,推進區域城市化的健康發展。蘇南地區區域供水的成功實踐,形成了城鄉居民、當地政府、企業和環境共贏的局面。
區域供水規劃是打破城鄉二元結構、造福江蘇4000萬人民的一項重大舉措。為此,江蘇省政府提出了區域基礎設施規劃超前全覆蓋的要求?!笆晃濉逼谀?,區域供水普及率寧鎮揚泰通地區達到80%、蘇北地區達到60%,按規劃總投資將達152億元,受益人口2496萬。2007年,寧鎮揚泰通地區完成70個通水鄉鎮,蘇北地區完成58個通水鄉鎮。江蘇已將供水工程列為省重點建設項目,在土地、稅收等方面給予優惠,并明確在全省征收的城市污水處理費中,每年安排專項資金,補助跨省轄市之間的區域供水建設。省級公共財政每年將拿出專項資金用于區域供水規劃實施中非贏利性投資部分建設的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