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發出臭味的藍色滇池水倒入機器中,出口流出來的是清水。有這么神奇嗎?有,這就是云南引進的國際治污新技術——貝林國際自清洗污水處理技術。
近日,由昆明市科協和昆明滇池研究會主辦的“貝林國際自清洗過濾污水處理技術交流會”上,一項新技術向人們展示了治理滇池及其他污水治理的新途徑。
這項新技術改進或取代了常規技術中的高成本水處理方式,簡單說,它就是一個篩子,但卻不是家里常用的篩子,它可以篩出水中微米級的固體微粒。據介紹,該技術可以過濾水中25微米的微粒;如果再采用化學輔助的情況下,過濾能力可以達到小于3微米。
為了展示濾網的強大功能,云南豐禾生態發展有限公司還專門從滇池里取了幾桶水。漂浮著綠藻、雜質的滇池水,看起來綠綠的。在現場,貝林國際總工程師羅伯特把過濾網放在桌子上,然后倒入滇池水,水從75微米濾網流入38微米濾網中,又流到25微米濾網中,從25微米濾網中流出來時,渾濁的水變清了。
“那么細的網,網眼堵塞了怎么辦呢?”可能很多市民會這么問。據介紹,貝林的微篩選技術可以做到由粗到細過濾,同時還配合使用“膜過濾”技術。在過濾區,還增加了一個自清洗系統,“刷子”會把濾網上過濾出來的渣渣清掃出來,防止濾網被堵塞。
這項新技術由云南豐禾生態發展有限公司引進,準備投入滇池的治理當中。公司董事長周之瑜說,在藍藻的回收方面,該技術已有成功應用,此項技術可以過濾及回收水中的藍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