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媒體關注到,中國向完成其南水北調工程又邁進了一步。該工程旨在從長江流域每年抽取近450億立方米水,調到中國缺水的北方。在規劃和建設數十年后,東線一期工程最近開始向江蘇省、安徽省和山東省供水。
據《福布斯》雙周刊網站12月10日報道,中國急需更多的水,干旱的北方是中國經濟增長的發動機。這個規模巨大的調水工程是領導層對缺水問題的回答。其費用至少為620億美元。水量充沛的南方擁有全國約80%的水資源,首先通過東線輸送水資源,2014年中線將通水。中線旨在向京津輸送珍貴的水。有爭議的西線從脆弱的喜馬拉雅高原地區調水,而該線尚處于規劃階段,部分因為國內的強烈反對以及東南亞國家的擔憂。
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高級顧問楊富強對記者說,東線很可能是成本效益比最高的。它借助了京杭大運河,后者是一條有千年歷史的連接南北的航道。中線工程是一條新修的長1400公里的水路,已經令34.5萬人遷移。
不幸的是,所有已建線路都深受嚴重的污染問題困擾。政府說,東線水的質量“全部達到規劃目標要求”,而且已設有嚴格的污染監測系統。但中國的環境監管在最好的情況下也讓人懷疑。大運河的沿線有工業區,這些工廠經常向運河排污。船只和農民也將運河當成垃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