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地處赤道,四季如夏,屬于熱帶雨林氣候,一年中雨水充沛,綠色常青。如果說新加坡是個缺水的國家,可能沒有人會相信,但這確實是事實。新加坡雖然四面環海,但淡水資源極度缺乏,是世界上人均淡水資源占有量倒數第二的國家。過去有若干年,它的日常生活用水幾乎全部都從鄰國馬來西亞進口。
水已經成了新加坡人一種難以釋懷的心病。所以水的問題在新加坡已經上升到戰略的高度,政府對此高度重視。在解決水的問題上,新加坡有了什么辦法呢?
方法一 海水淡化
地處島國,四面環海,新加坡最不缺的就是海水。所以在解決水的問題上,新加坡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淡化海水。2005年9月,大士新泉海水淡化廠項目正式啟動,為新加坡開辟了一項新的水源。該廠每天可生產13.6萬立方米的淡水,是東南亞規模最大的反滲透技術的海水淡化廠之一。盡管海水淡化不成問題, 但高昂的成本卻是一個不能不考慮的現實問題,畢竟這涉及到子孫后代。所以海水淡化只能是其中一個選擇,但不能解決新加坡用水的全部問題。
方法二 制造“新生水”
新加坡政府解決水資源問題的第二種方法,就是回收所有的工業和家庭生活廢水,然后經過各種過濾和消毒,使其達到可以飲用的水標準,即所謂的新生水(New Water)。通過了6.5萬次的科學測試檢驗,不僅新生水超純凈,而且超越了世界衛生組織的飲用水標準。目前新生水主要供應給工商業用戶使用,另有5%左右的新生水被注入國家蓄水池(庫),與自然水混合,最后再處理成飲用水。目前新加坡共有五座新生水廠,所生產的新生水差不多能夠滿足全島30%的用水總需求。
2003年,新加坡政府還興建了“新水訪問中心”,讓人們了解生活廢水是如何一步一步地變成潔凈的食用水,在讓人們免費參觀的同時,還讓參觀者免費品嘗瓶裝的新生水,讓人們知道水的來之不易。
方法三 轉化雨水
第三個措施就是充分利用新加坡天然的地理優勢,把熱帶雨林氣候帶來的一年四季充沛的雨水轉化為飲用水。為此,新加坡政府開始在全島范圍內大興水利設施,修建蓄水庫和蓄水池。同時在所有的城市道路和街道兩旁以及所有的居民住宅區修建蓄水管道,把雨水收集起來,然后加以利用。
新加坡政府的計劃是最終把全島集水區的面積擴大到全島面積的90%,以“采集每一滴雨水”。目前新加坡共有15個蓄水池(庫)和一個在下暴雨時防洪的雨水收集池系統,新加坡集水區面積已經從占全國面積的一半,擴大到三分之二,全國幾乎變成了一個巨大的水庫,新加坡的貧水狀況得到了徹底的改觀。
同時,新加坡政府還想出各種辦法讓民眾親水、愛水,以保護自己有限的水資源。如政府出資把各個大型的集水區改建成無污染、環保型的水上游樂中心和水上公園;街邊和道路兩旁的蓄水溝也都用花草裝點的更加漂亮。
換句話說,就是新加坡本地的大小河流將來都有可能成為供水來源,另外,隨著集水區面積的不斷擴大,居民住家附近的溝渠也會成為集水點,因此,政府時刻提醒居民為了自己能喝上潔凈的飲用水,一定要保持周圍水源的干凈。
方法四 節約用水
除了開源之外,新加坡政府也非常重視節流。政府公用事業局建立了一個廣泛的節約用水計劃(如梯級水價等),鼓勵居民和工業用戶理性用水。在這個計劃下,新加坡的人均家庭用水量已從2003年的每日165升下降到目前的155升。新加坡政府的目標是在20年以后,即到了2030年的時候,人均家庭用水量能夠降到每日140升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