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江上游建核電站,中下游1000多萬人飲水可能被污染?
2月4日,汕頭、潮州代表團就“首個內陸核電項目可能落戶梅州”問題,向省發改委、省環保局、省水利廳提出詢問,場面火爆。
一問
海岸線那么長為何選址韓江上游
“廣東已有或在建的大亞灣、嶺澳、陽江這些沿海的核電站,海岸線那么長,為什么還要在內陸建?而且選在韓江上游的梅州市大埔、豐順?請發改委解釋一下。”汕頭市陳漢初代表率先“發難”。
“我們省一次性能源緊缺,發展核電是省策!”省發改委副主任、省能源辦主任李妙娟先交了下“家底”:現在煤礦都關了,海上的石油有限,而且國家要求“十一五”廣東單位能耗要降16%,我們的能源壓力很大!積極推廣核電等清潔能源是大勢所趨。現在發達國家核能已占總能量的17%,我國的目標是2020年核能使用率達4%。
“廣東適合建核電站的地方不多!”李妙娟解釋說,核電站選址對地質有嚴格要求,而且其冷卻處理裝置需要建在海洋、河流邊上。
之前我省幾個核電站是建在沿海地區,但由于符合條件的地點有限,所以新的規劃設在內陸。
“所謂的首個內陸核電項目落戶梅州,是失實報道!項目起碼要2020年才能啟動。現在湖南、廣西這些省也在爭,我省也只是同時在韓江、西江、北江三江流域普查選址。大埔、豐順只是基本符合條件,目前只處在普查階段,根本沒有立項!”
“就好在還沒立項啊!要是已經定了,我們搞詢問還有什么意義!”潮州的許實德代表心直口快,引來一陣笑聲。
二問
上游建核電站到底會不會污染水源
“韓江畢竟不是大亞灣,是我們的母親河,中下游1000多萬人民喝水就靠她啊!我代表這1000多萬人民問一句:如果到時真在上游建核電站,到底會不會對水源造成污染?”潮州的梁銀英代表朗聲追問。
“經過近20年探索,我們國家的核電站安全技術已經很成熟!”
中國廣東核電集團的專家馬捷回應稱,核電站從設計、施工都有復雜嚴格的要求,投資主要就用在固、液、氣“三廢”排放、防輻射等安全體系建設上。高放射性的工業廢水不會排放到江海中,經過混凝土固化處理后儲存起來,進行幾十年的自然衰變。
他說,至于排放到江中的廢水,主要是員工沖涼、洗衣服、沖地板產生的,必須經過廢液處理系統處理后才排,根據大亞灣的檢測結果來看,僅是國家允許排污指標的1%,非常安全。另外,冷卻塔從河里取水,一秒鐘才取4到5個立方米,和火電廠的冷卻水是一樣的,沒有放射性。“不會有污染!”
“我是學生物的,這些水溫度高達310度,冷卻后如排放對江河的生物物種肯定有影響!”汕頭“珍珠養殖大戶”謝紹河代表說,相信核電站安全技術很強,但核電站的廢物日積月累,會不會對周邊環境、子孫后代造成輻射等隱形污染?
省環保局副巡視員戎明海表示,一旦立項,這些問題都會進行嚴格的環保論證,再上報國家環保總局審批,有一整套嚴格的科研論證,請代表們放心。
三問
潮汕人口密集萬一核泄漏怎么辦
“所謂的僅占國家允許排污指標的1%,到底是按國際先進標準,還是像我們的汽車尾氣排放標準一樣,只是低要求的‘中國特色’標準?”汕頭大學教授烏蘭哈斯代表對污染標準緊追不放。
“我國在核能方面用的是國外的老標準。”馬捷笑著回應,“當時沒研究透,要求更嚴格!現在國外很多新標準都越來越寬松了。”
“大家看看,法國三分之二的核電站都建在內陸!”李妙娟拿出了一張法國核電站分布圖說,法國從20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后大力發展核能,大量的核電站都建在巴黎等大城市附近,包括塞納河旁邊,法國人都覺得這很自然。
“法國是這樣,但我們知道,德國、比利時就承諾不再建核電站!
而且法國的人口密度能跟我們比嗎?汕頭是3000人/平方公里,人口這么密集,一旦出事,損失將難以挽回!“烏蘭哈斯、陳漢初代表說,省人大正在制定《廣東省飲用水源水質保護條例》,建議在韓江上游這種水源地區,就不應設立核電站等設施。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萬一發生戰爭或類似前蘇聯切爾諾貝利的核泄漏事件,如何應急?”潮州的陳友標代表激動地說。
“前蘇聯切爾諾貝利的反應堆早已淘汰,我們現在引進國際最先進的第三代技術,有三層保障,可以防范切爾諾貝利事件的重演!”馬捷說。
回應
一定尊重科學和民意高度審慎推進核電站建設
“感謝代表的關注和理解!”李妙娟和戎明海最后懇切地說,安全是核電站的生命線,項目還處在早期普選階段,還需國家環保總局的嚴格把關批準,估計最快也得“十二五”期間才能啟動。
省有關部門一定尊重科學、尊重民意,高度審慎推進核電站建設。
一個多小時的“唇槍舌劍”,代表們對詢問結果滿意嗎?“今天的交流很充分,我們比較滿意!”陳漢初、萬洪富等代表說,我們理解和支持省里大力發展核能,也希望政府選址要三思,充分聽取民意,綜合考慮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妥善解決能源問題。代表們將繼續關注、跟進這個問題。
2月4日,汕頭、潮州代表團就“首個內陸核電項目可能落戶梅州”問題,向省發改委、省環保局、省水利廳提出詢問,場面火爆。
一問
海岸線那么長為何選址韓江上游
“廣東已有或在建的大亞灣、嶺澳、陽江這些沿海的核電站,海岸線那么長,為什么還要在內陸建?而且選在韓江上游的梅州市大埔、豐順?請發改委解釋一下。”汕頭市陳漢初代表率先“發難”。
“我們省一次性能源緊缺,發展核電是省策!”省發改委副主任、省能源辦主任李妙娟先交了下“家底”:現在煤礦都關了,海上的石油有限,而且國家要求“十一五”廣東單位能耗要降16%,我們的能源壓力很大!積極推廣核電等清潔能源是大勢所趨。現在發達國家核能已占總能量的17%,我國的目標是2020年核能使用率達4%。
“廣東適合建核電站的地方不多!”李妙娟解釋說,核電站選址對地質有嚴格要求,而且其冷卻處理裝置需要建在海洋、河流邊上。
之前我省幾個核電站是建在沿海地區,但由于符合條件的地點有限,所以新的規劃設在內陸。
“所謂的首個內陸核電項目落戶梅州,是失實報道!項目起碼要2020年才能啟動。現在湖南、廣西這些省也在爭,我省也只是同時在韓江、西江、北江三江流域普查選址。大埔、豐順只是基本符合條件,目前只處在普查階段,根本沒有立項!”
“就好在還沒立項啊!要是已經定了,我們搞詢問還有什么意義!”潮州的許實德代表心直口快,引來一陣笑聲。
二問
上游建核電站到底會不會污染水源
“韓江畢竟不是大亞灣,是我們的母親河,中下游1000多萬人民喝水就靠她啊!我代表這1000多萬人民問一句:如果到時真在上游建核電站,到底會不會對水源造成污染?”潮州的梁銀英代表朗聲追問。
“經過近20年探索,我們國家的核電站安全技術已經很成熟!”
中國廣東核電集團的專家馬捷回應稱,核電站從設計、施工都有復雜嚴格的要求,投資主要就用在固、液、氣“三廢”排放、防輻射等安全體系建設上。高放射性的工業廢水不會排放到江海中,經過混凝土固化處理后儲存起來,進行幾十年的自然衰變。
他說,至于排放到江中的廢水,主要是員工沖涼、洗衣服、沖地板產生的,必須經過廢液處理系統處理后才排,根據大亞灣的檢測結果來看,僅是國家允許排污指標的1%,非常安全。另外,冷卻塔從河里取水,一秒鐘才取4到5個立方米,和火電廠的冷卻水是一樣的,沒有放射性。“不會有污染!”
“我是學生物的,這些水溫度高達310度,冷卻后如排放對江河的生物物種肯定有影響!”汕頭“珍珠養殖大戶”謝紹河代表說,相信核電站安全技術很強,但核電站的廢物日積月累,會不會對周邊環境、子孫后代造成輻射等隱形污染?
省環保局副巡視員戎明海表示,一旦立項,這些問題都會進行嚴格的環保論證,再上報國家環保總局審批,有一整套嚴格的科研論證,請代表們放心。
三問
潮汕人口密集萬一核泄漏怎么辦
“所謂的僅占國家允許排污指標的1%,到底是按國際先進標準,還是像我們的汽車尾氣排放標準一樣,只是低要求的‘中國特色’標準?”汕頭大學教授烏蘭哈斯代表對污染標準緊追不放。
“我國在核能方面用的是國外的老標準。”馬捷笑著回應,“當時沒研究透,要求更嚴格!現在國外很多新標準都越來越寬松了。”
“大家看看,法國三分之二的核電站都建在內陸!”李妙娟拿出了一張法國核電站分布圖說,法國從20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后大力發展核能,大量的核電站都建在巴黎等大城市附近,包括塞納河旁邊,法國人都覺得這很自然。
“法國是這樣,但我們知道,德國、比利時就承諾不再建核電站!
而且法國的人口密度能跟我們比嗎?汕頭是3000人/平方公里,人口這么密集,一旦出事,損失將難以挽回!“烏蘭哈斯、陳漢初代表說,省人大正在制定《廣東省飲用水源水質保護條例》,建議在韓江上游這種水源地區,就不應設立核電站等設施。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萬一發生戰爭或類似前蘇聯切爾諾貝利的核泄漏事件,如何應急?”潮州的陳友標代表激動地說。
“前蘇聯切爾諾貝利的反應堆早已淘汰,我們現在引進國際最先進的第三代技術,有三層保障,可以防范切爾諾貝利事件的重演!”馬捷說。
回應
一定尊重科學和民意高度審慎推進核電站建設
“感謝代表的關注和理解!”李妙娟和戎明海最后懇切地說,安全是核電站的生命線,項目還處在早期普選階段,還需國家環保總局的嚴格把關批準,估計最快也得“十二五”期間才能啟動。
省有關部門一定尊重科學、尊重民意,高度審慎推進核電站建設。
一個多小時的“唇槍舌劍”,代表們對詢問結果滿意嗎?“今天的交流很充分,我們比較滿意!”陳漢初、萬洪富等代表說,我們理解和支持省里大力發展核能,也希望政府選址要三思,充分聽取民意,綜合考慮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妥善解決能源問題。代表們將繼續關注、跟進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