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月5日發現水質變化,到2月2日500多萬方“救命水”流入水庫。20多天的千里調水,一場可能導致資陽市城區混亂的供水危機在各方不懈努力中終于消弭!
水質突降,嚇出“水將軍”一身冷汗
時間撥回到一個月前,1月5日上午10點。老鷹水庫。
例行巡視的陳輝站在水庫壩上,兩條眉毛擰在一起,雙眼注視著水面1平方米乳白色帶狀物,幾個小時后變成了1平方公里。陳輝心里一驚“壞了,水質出問題了!”
老鷹水庫是資陽市區唯一的供水源,每天向市區供水4萬方。也就是說老鷹水庫一天不放水,資陽市區20多萬市民就將滴水不得。
老鷹水庫1964年竣工后一直都是作為灌溉、發電之用,直到1991年才為資陽市生產、生活提供用水。半途改道的老鷹水庫少了其他供城市用水水庫的必要條件———它沒有放空洞。因而它的取水管道以下的水40多年沒有更換過。當老鷹水庫的水量降到一定程度,沉寂于40多年死水中的浮游生物就會上升,這就是乳白色帶狀物出現的原因。
水質到底壞沒壞?陳輝希望檢測部門檢測后能帶來好消息。
可惜,檢測結果是水解氧只有1點多,標準要求5。“完了”,陳輝立刻向局里報告:“資陽市區20萬市民面臨無水的危險。”
兵分兩路,北上借水
鄧修武,資陽市水利局局長。當他接到陳輝打來的電話時整個人都蒙了:“資陽就全亂了。”
他緊握手機對陳輝說:“陳輝,這件事絕對不能傳出去,不要引起市民的恐慌。我們要在事情發展到無法控制前解決掉。”
鄧修武直接撥到資陽市副市長陳能剛手機。水利、供水、檢測、環保等部門連夜召開應對會議。經過計算,要補上缺口,解決水質問題最少要500萬方水注入老鷹水庫。會后,供水和環保部門直赴水庫:想盡辦法確保從老鷹水庫流出的水必須達標。資陽市水利局則北上成都,向省水利廳借水去。
省里能同意借水嗎?資陽不屬于跨灌區調水范圍。
一波三折,援水兩天進“鷹口”
事情進展出乎意料地順利。省水利廳、省農水局一路綠燈,所有文件上都有四個醒目的紅字“特事特辦”,省水利廳領導相繼批示:立刻解決老鷹水庫缺水問題!
借水手續從行政上已經完成,但新的問題又擺在借水隊伍面前。首先,今年1月都江堰上游的雪溶水還沒有流下來,流經寶瓶口的水本就不多;第二,水是商品,老鷹水庫要500萬方水,加上沿路損失,都江堰就要放上千萬方水,這是筆不小的開支;第三,眾多渠道正在進行歲修,有的渠道甚至完全處于“不營業”狀態。
困難再大,沒有20萬人缺水的事情大。幾個部門短暫的碰頭后,最后決定從都江堰引2000萬方水,沿途嚴防死守,確保援水經東風渠、張家巖水庫再流入老鷹水庫。而2000萬方的水費則延后支付。
此時是1月10日,距離發現水質問題已經過去5天。這天上午東風渠開始以10個流量放水沖渠道,下午2點水過龍泉隧道。再到張家巖水庫,過低南干渠道到三岔水庫。
12日,“救命水”終于流進了老鷹水庫。鄧修武心里那根繃緊的弦也松了一下。
到2月2日,老鷹水庫一共進水550萬方。檢測部門當天打電話給鄧修武:“老鄧,今天從老鷹流出的水檢測完全合格。”
借來的水救了急,但陳輝沒有忘記老鷹水庫沒有放空洞,有970萬方的死水存在。“如果這970萬方不是死水,也不會出現千里借水的事。早三年、晚五年我們一定要想辦法把放空洞建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