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5年,廣西將完成大石山區人畜飲水工程建設,全面解決現有1779.64萬農村飲水不安全人口的飲水問題,同時提高農村自來水普及率,加強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加強水源保護和水質監測,確保農村飲水安全。
廣西水利廳副廳長楊焱9日在此間召開的“興水富民、治水強桂”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廣西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水利建設滯后,供需矛盾突出,洪旱災害頻繁發生且危害加重仍然是廣西的基本水情。特別是近年來廣西發生的特大干旱、嚴重洪澇和泥石流災害給民眾生命財產安全構成嚴重威脅,給經濟社會造成巨大損失。
由此,廣西近日出臺《關于實現水利改革發展新跨越的決定》,部署強化廣西水利支撐保障能力,推進水利改革建設。
據悉,“十二五”期間,廣西基本建成桂林市防洪及漓江補水樞紐工程,開工建設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加快推進落久、洋溪水利樞紐、邕寧水利樞紐等項目建設;建成桂中治旱樂灘水庫引水灌區一期工程,推進二期工程;基本完成11個大型灌區、68個重點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因地制宜興建山丘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壩、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設施,重點向革命老區、少數民族聚居區、邊境地區、貧困地區傾斜。
楊焱介紹,今年廣西水利水電固定資產投資達160億元人民幣,重點包括大藤峽前期工作、病險水庫除險加固、農村中小水電開發、冬春水利建設等。 其中,將投資18.5億元,解決300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和飲水困難問題,優先保障農村中小學校、華僑農林場、人口較少民族、庫區移民及邊境地區居民的飲水安全問題。